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再访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三个社区,如何“福上加福”

发布时间:2024-07-08 19:36:57

“住在这里很有福气,古色古香,到处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是文化。‘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去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新要求、新气象、新期待之下,这个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如何?记者选取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钮家巷社区、大儒巷社区、历史街区社区作为观察点,这里既是上万居民的生活地、近千商户的经营地,也是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透过3位社区党委书记的工作场景,记者探访当地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为街区聚起更多“福气”。

守护“老宝贝”

“江伯伯,今朝倷是老寿星。”“这只寿桃蛋糕真格漂亮!”“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6月30日上午10点,钮家巷一处民居热闹起来,在古旧书业工作80余年的江澄波在亲人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过99岁生日。“下这么大雨,两位书记还特意来一趟,谢谢!”江澄波说。平江街道党工委书记袁硕旻、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与江老熟识,他们笑着说:“您是寿星,也是宝贝,我们来沾沾百岁的福气!”

钮家巷东接平江路、西临观前街,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东西向的一条街巷,自古以来名人辈出,潘世恩宅、苏州状元博物馆等皆坐落于此,江澄波的文学山房旧书店也是这里的文化地标。原本,一行人计划在店里过生日,但雨天路滑,大家担心江老出门不安全,便改在家里过。

“先拍张全家福吧!”说话者是社区摄影志愿者鲍俐文。今年74岁的鲍俐文戴鸭舌帽、穿运动服,她架起三脚架,调好单反相机后说:“看这里,一起说长寿。”一片“长寿”声中,鲍俐文迅速按下快门键。上世纪90年代,鲍俐文在与钮家巷并行的建新巷经营摄影工作室。如今店不开了,但她依然爱摄影、爱古城,每年江老生日她都会帮着拍一组照片。

“你们都是社区的‘老宝贝’!”与众人告别后,张英缨快步往高继国家走。67岁的高继国头衔很多,居民小组长、“海棠先锋”、网格长、护井队队长……居民都说他是“泉眼”,井水状态他看一眼便心中有数。梅雨季,张英缨看到社区网格群里有居民反映一口雨水井水位较高,高继国回复“马上去看”。“现在情况怎么样?”“放心,已处理!弄一身水,刚换好衣服。”高继国说。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街平江路,古称“十泉里”,因路旁原有10余口古井而得名。0.37平方公里的钮家巷社区,有11口古井、17口老井,历史最悠久的仁德泉始建于1924年,距今整整100年。高继国所住的西大园7号大院里,就有一口近百年历史的古井。退休前,高继国从事管网养护相关工作,被居民推选为护井队队长后,他带着队员们给老井编号,进行日常养护。高温天气,井水容易泛黄发臭,护井队又将开始新一轮巡查。

共创好日子

老人、老房、老设施,每逢刮风下雨,这“三老”是张英缨最担心的,社区此前给区域内实住的76位独居老人都建立了档案。家住建新巷58号平江花园小区的沈家德今年85岁,腿脚不方便,一双儿女在国外工作。临近中午,张英缨熟门熟路来到沈家德家,社区食堂已经将饭菜送上门。“这样我就放心了,你有什么需要和我们说,买菜、送东西都行,电话都在上面。”张英缨指着夹在饭桌玻璃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座机号,以及张英缨和社工的手机号。

“人好,环境好,日子越过越好了!昨天儿子打电话来也很感激,还说假期要回来看看我说的‘真花园’。”沈阿姨的“真假花园理论”在小区出了名,讲的是小区改造前后的对比。平江花园建于1993年,与平江路隔河相望,有3幢36户业主。由于年久失修、物业失管,小区环境一度“脏乱差”。

“我就说名字是平江花园,但哪有花园的样子,不像腔。现在是真得住在花园里了!”沈阿姨家住二楼,推窗往外看,楼下绿化错落有致,平江河、平江路近在咫尺。

在张英缨的手机里有不少平江花园改造前的照片,外立面、楼道破败发黑,公区长满杂草,居民“圈地”种菜,“改造的时候,一楼的居民几乎每家都和我们‘吵’过。”“现在不吵了,居民还自发组建了业主群互相沟通监督,谁破坏小区环境和谁急。”

在钮家巷社区工作了16年的张英缨,参与并推动了一系列提升古城人居环境的“大工程”:“一块匾”(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一只桶”(古城居民家庭改厕工程)、“一口井”(古井老井治理)、“一根线”(古城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程)……“现在又多了‘一幢楼’!区里正在对1995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张英缨说。

赛银巷10号有两栋零星楼,楼栋一层类似现代小区的架空层,曾有个菜市场,现在是家超市,超市的楼顶就是居民楼的入户大平台。看到有居民反映平台积水严重,大儒巷社区党委书记王瑛约了“海棠先锋”、维修工人一起来。平台上有不少自砌的花坛,种着花果蔬菜,雨水打落的叶子堵住了下水口,水已开始渗入超市天花板。一行人商定,抓紧疏通下水道,社区回头和居民讨论平台自治方案。

接纳“新伙伴”

“这些年服务居民积累了些经验,但服务商户还是新手,要补功课!”去年6月,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启动“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项目,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9条东西向贯通性街巷进行活态保护、更新改造,大儒巷社区占了6条。王瑛表示,随着商户、游客涌入居民生活区,在商户与居民、游客与居民间构建和谐关系成为社区的新挑战。

生活在大儒巷53号的7户居民,回家要从大儒巷转入一条20多米长、约1米宽的窄弄。大儒巷去年更新改造后,迅速成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方旅游新天地,新店林立、游人如织。热闹之余,居民也有了烦恼——这条小弄很快沦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住在小巷深处的人回不了家,他们把问题告诉了社区。

“我们和居民一起想了个办法。在巷子口和入院处做两扇半米高的篱笆,再把巷子扮靓美化。这样电动车不能停,游客还可以走进来。居民很满意,还自筹了经费。”王瑛说,施工已接近尾声,墙上还多了一个彩虹艺术装置。

小柳枝巷5-1号的老房子屋顶出现破损,需要修缮,历史街区社区党委书记刘娟去附近一家酒店商量紧急情况下人员转移的预案,回来路上发现附近不少商户装修产生的垃圾和施工用车放在仓街一处内凹空间里。刘娟拍了照发给同事,又跑到路对面喊环卫工人来清理。

“忙不忙,进来喝口茶!”经过仓街109号“慧一文房”,刘娟被店主钱文慧叫进店里。这是一家书法主题文创店,“镇店之宝”是平江十二景文创书签,由刘娟送来灵感。钱文慧记得,她的小店开业不久,刘娟就送来社区朝霞学习组编写的《平江十二景》上中下册,册子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全国、省市级重点文保单位悉数摘录,以此为基础创作推出的主题书签成为畅销单品。钱文慧还受邀参加了历史街区社区的书画小组,每月最后1周的星期三,她都会来到社区,和书法爱好者们一起创作、交流。“就觉得我也是古城人,在这里有自豪感、归属感。在平江路工作也很有福气!”钱文慧说。

“近段时间,街区开了不少新店、来了许多年轻人,他们带来了朝气和活力,不过商户之间也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刘娟乐于和“新伙伴”交流,朝霞学习组编写的介绍街区历史人文的系列小册子已出了20套,加印了无数轮,刘娟和同事上门拜访商户的时候都会带着,“朝霞学习组的组员都是生活在古城、挚爱古城的‘老苏州’,让更多人了解古城文化、传承古城文脉,是她们创作这些册子的初衷。”

小桥、流水、人家……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人的闲适、居民的安稳、社工的奔忙、店主的期待,共同绘成苏式生活、福气之城的美好图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雨薇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