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航天员逐梦苍穹的背后,航天表也犹如隐形的“航天员”,参与见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新高度。“我们自主研发的舱内压力服表、舱外航天服表,都要跟随航天员‘上天’执行任务。”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亚达”)总设计师孙磊自豪地说。
此前,孙磊参与设计的“神五”“神六”“神七”航天表,把“中国设计”送上了太空。飞亚达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设计生产航天表的品牌。“随着航天员的出舱任务越来越多,要通过材料创新、增加老化试验次数、调整环境试验参数等手段对航天表进行迭代升级。”孙磊与飞亚达航天表团队仍在不断挑战新高度。
从0到1??
填补国内航天表技术空白
航天表一直是矗立于钟表最尖端技术之中的产品品类,因其要求能够承受极端的环境条件,如重力加速度、高温、低压、辐射等,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因此生产难度极大。
如何炼就能“飞天”的表?时间要回溯至2000年初,当时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计划首次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手表“从0到1”的研发设计工作,落到了在盲测中表现更为优秀的飞亚达身上。
“和普通手表不一样,除了计时功能,航天表要配备航天服增压时间检测、航天服气密性检测等功能,还要承受住耐冲击、耐辐射、耐超常加速度、耐富氧环境、耐负压等层层考验,对手表精密制造能力有着不小的要求。”孙磊说。
当时,国内航天表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孙磊和飞亚达航天表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模拟各种太空极端条件,飞亚达搭建了航天表实验室,制造出超过国家标准的航天时计,这些测试覆盖了地球上的极限环境,包括高山、热带、冰川、磁场、跌落等等。
“从准备工作到试制、定型的三年时间里,我们不断优化航天表各项结构、材料与工艺,累计进行了数千次测试。”孙磊回忆道。
2003年,随着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完成我国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任务,飞亚达的舱内压力服表实现“一飞冲天”,使中国成为继瑞士之后第二个能够制造航天表的国家。
到了神舟七号,航天表团队迎来了新挑战——如何让航天表在航天员“太空行走”时正常运转?和舱内相比,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时面临更为复杂的表面压力以及电磁、高低温环境。
“为了让手表在-80℃到80℃的环境温度下正常计时,我们在手表零件材料使用、膨胀系数等方面进行了数十次改进和几百次试验,并研发了专用测试设备。”孙磊介绍,团队还增加了表的整体尺寸直径,能让航天员在手臂活动受限时更清楚地计时。
从最初的“神舟五号”到如今的载人空间站,凭借表现突出的技术研发设计实力,飞亚达持续为我国航天人员“精准报时”。“每一次只要有载人航天任务,就必有这两块表,已经成为必备的装备了。”孙磊说。
坚持原创??
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广东品牌
在飞亚达计时文化中心内,有一面钟表设计手稿墙,见证了飞亚达30多年的工业设计之路。
“我大学是学工业设计的,毕业时都有点发愁,怕没有用武之地。”孙磊回忆道,1992年大学毕业后,他只身从东北南下深圳,成为飞亚达招聘的第一位产品设计师。
当时,从事工业设计的人很少,公司甚至没有专门的设计部门。“设计师在整个价值链条中应该如何跟上下游对接,都要一步步探索。”孙磊说。
所幸,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飞亚达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很早便开始发力。2000年,飞亚达正式成立工业设计部。此后,从一个人到四五个人,到如今成长为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孙磊很庆幸,深圳有着很浓厚的创新氛围,原创设计也在这里找到了培养的土壤。
在钟表行业深耕30多年,孙磊也感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近年来,智能手表的功能越来越多,加上互联网崛起的新兴手表品牌,传统手表行业面临“上挤下压”的挑战。
“如今,手表的计时功能在弱化,但是它的收藏功能、时尚功能、文化传递的功能在强化。”孙磊说,消费者购买手表时,越来越关注产品颜值为其提供的“情绪价值”。有了工业设计的不断介入,才能更好地提升钟表产品的审美、情感等附加价值。
近年来,飞亚达推出了多款与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国文化元素相融合的产品。比如,以“三体文明”和“太空舰队”为主题,在钟表里加入机甲硬核太空舰队形态,尽显中国科幻风;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赵红玉大师合作,在钟表设计中加入苏绣元素……
除了深耕传统手表,近年来,飞亚达也在积极布局智能表领域,“今年或将推出一款机械与智能的混合型手表”。在孙磊看来,广东有着相对齐全的手表零配件配套体系,还有着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要不断坚持原创设计、坚持品牌塑造,打造更有核心竞争力的广东钟表品牌。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曾良科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