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张梦石 、谯玲玲)“春夏养阳”“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之一,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自7月15日入伏当日起,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启动第23届“江城冬病夏治节”,持续40天为市民开展穴位敷贴解“冬病”困扰。
7月15日至8月24日整个三伏期间,该院利济路院区、盘龙城院区将同步开放“冬病夏治节”义诊号,设有中医部(名医堂)门诊、消化内科中医外治室和脾胃外治中心以及儿科门诊等6个敷贴点,免收挂号费为市民提供穴位敷贴服务。
伏天通常指的是一年中最炎热且潮湿的时节,按照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分为初伏、二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情况下每伏间隔10天。在某些年份中,为了弥补农历和公历(阳历)之间的时间差异,会根据太阳运行的周期增加一个伏天即“闰二伏”,以调整这种时间差。
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医部(名医堂)副主任凌家艳介绍,今年的初伏为7月15日,二伏为7月25日,末伏为8月14日,二伏与末伏之间相隔20天,“闰二伏”的出现使得今年有个“加长版”三伏天。这种现象对于农业生产、节气养生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因此医院将在闰二伏增加一次贴敷,延长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作用时间,增强温阳散寒的功效,为市民带来“加强版”守护。
不仅如此,该院制剂中心今年还对“江城敷贴”药料的工艺和包装均进行了“提档升级”。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徐宏峰介绍,该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余南才传承工作室”组织中药技术骨干,在传统制备工艺上结合现代制药技术进行了改良与创新,处方中优化了“白芥子”等药材的用量,并增加了促进透皮吸收的成分,以降低传统敷贴的毒副作用,减少可能产生的皮肤“起泡”等不良反应。
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医部主任杨家耀表示,在三伏天开展穴位敷贴适合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咽炎、肾虚、冻疮、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虚寒性胃肠病等慢病人群,利用阳气最盛之时,通过将药物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寒邪、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病的目的。对于中老年人的多种慢病,通过冬病夏治并不能完全根治,更多的是达到减少“冬病”发作次数和改善严重程度的作用。此外,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健康。
来源:荆楚网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