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潮涌,岭南风劲。
在第10个世界青年技能日来临之际,工业设计技术和云计算两大前沿领域国内外技能高手齐聚鹏城同台竞技,广东“1+12+N”港澳青创基地推出十大IP系列活动“燃”动夏日,技能人才不断站上舞台“C位”。
截至目前,广东技能人才总量1979万,其中高技能人才690万、占比34.9%。广东的技能值,“仰仗”于广东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多年来厚积薄发、与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表示,近年来,广东坚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实现技能提升和就业增收、人才发展和产业兴旺互促共进。
以技能为题: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技能值“领跑”背后,离不开“先天优势”和“后天努力”。
先天优势,在于广东技工教育起步早、起步实。向历史深处回眸,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广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解决城镇就业,举办各类技术工人训练班,技工学校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广东首创智力扶贫工程,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良性循环。这一举措不仅改善无数家庭,更奠定广东技能人才培养、发展“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
而从人口大省转化为技能人才大省,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推进中,广东的“后天努力”值得关注。《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制造强省建设的实施方案》等重磅政策先后出台,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率先落地“新八级工”制度,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近年来,在系列政策的加持下,广东“大技能”格局加速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加速裂变。
以产业为基:“产教评”融合推动毕业即就业
7.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放眼广东,制造业大省产业场景多姿多彩,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从珠江畔的“小蛮腰”到“全球最大高铁站”,从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到全球最大江海移动船坞,各路技能人才“各显神通”。
培育更多当代“鲁班”,首先从学校抓起。目前,广东已基本建成较为强大的技工教育体系,148所技工院校每年向社会各界输送毕业生超17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招生、就业两头旺。毕业生有多抢手?广州市技师学院部分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毕业生求人倍率甚至高达10:1。近年来,企业提前一两年预定技能“小将”已是常态。
“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叶军峰指出,近年来,该校深化产教融合,与西门子、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创办产业学院,努力推动从满足就业到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跨越,每年均有超25%的毕业生在美的、广汽集团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国家重点企业就业。
让技能人才与时代共舞,近年来,广东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目前,全省技工院校与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800多家大型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创新学徒制政策,另一方面,推动生态链自主评价,为产业链建立起从招生、培养、使用、就业到提升于一体的人才链闭环。
以竞赛为媒:打造技能广阔舞台
在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努力下,广东技能“小将”大放异彩。在历届世赛中,广东技能选手获奖项目满满的“精”和“新”,大多属于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契合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目前,广东已打造了省赛、国赛、世赛等多级赛事“练兵场”,为年轻工匠们提供一展身手的广阔舞台。
而赛场外,广东积极对标世赛标准,技工院校频频“上新”高精尖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接轨国际。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推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将制冷与空调、CAD机械设计等项目的世赛标准转化应用到10个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
得益于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广东技能人才结构逐渐从数量型向高素质、高技能的质量型转变。“我们技能人才也可以在科研领域大有作为!”从一名技校生到高端光学装调测试平台研究人员,“00后”谭家辉让实验室“大佬”看到了技校生的潜力。在广东省技师学院,先后有8人前往北京大学从事科研项目开发和成果实验。
让技能人才加速出圈,广东可谓下足了“工”夫:推出“冠军说”品牌栏目,邀请技能“奥运冠军”走进校园讲好技能成才故事,引领观念变革打开技能就业新天地,让技能人才既有“面子”也有“里子”,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南粤大地蔚然成风。
不难发现,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广东不断找准技能人才成长成才为维度,厚植技能人才发展沃土,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技能人才开启“飞驰人生”的同时,技能人才的“关键变量”也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动能。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吴依妮
通讯员 粤仁宣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