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现分线管理,大湾区“大号地铁”开通,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贯通,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港车北上”历史性地突破100万辆次……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通捷报频传,不断展现出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新面貌新气象。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探路的时代重任。去年4月,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要求广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为广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全面深化改革,不是零敲碎打、修修补补,必须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以此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为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重要试验田,对全省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效应。实践充分证明,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大湾区澎湃向前的每一步,无不牵引着内与外的交融联通,山与海的同频共振,为其他领域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更好条件。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这些年,广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作为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重要内容,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示范引领全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1%以上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制度创新成果。
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落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深入推进三地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近年来,广东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与港澳规则机制的联通、贯通、融通,取得了积极成效。规则衔接领域更加丰富,从车辆通关,到数据跨境,再到多元商事纠纷解决,市场一体化方方面面的难点堵点接连打通。规则衔接方式更加多元,无论是由上至下、政策推动,还是灵活变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使得“工具箱”越来越丰富。规则衔接更加注重回应民众关切,聚焦教育、就业、政务服务等领域,一项项政策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让融合发展越来越可感,让“大湾区人”的心越贴越近。如今,粤港“跨境通办”推出服务140余项,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个人投资者达11万人,累计超3900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执业,广东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已超8万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牵引作用,广东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思路,突出改革重点,研究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不断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方面,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省市县贯通、多部门协同、全链条衔接,坚持改革项目化具体化,深化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等领域改革,一项一项抓细抓实抓到位,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建设外贸强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把握对外开放主导权,努力打造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改革整体效能不断提升,扩大开放受益面不断拓展。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5周年。新起点上,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对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围绕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把握大机遇、写好大文章,奋力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