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欧阳稳江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官方网站先后公布了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水彩、粉画,雕塑,壁画等多个展区复评结果。浏阳市美术家协会入展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共有三人四件,分别为潘梦莎的水彩画作品《乘风破浪》,邓天赐的中国画《峥嵘岁月》,冯义莹的雕塑《枝繁叶茂》和壁画《经世至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被誉为美术界的“奥斯卡”,是中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每五年举办一届,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个小时精心打磨
作品连续入选两届国展
几十个羽毛球,或完整,或残缺。它们作为画面的主体物,呈不同的姿态散落在地面上。一双穿着脏球鞋的脚,静静地立在羽毛球下方,脚边露出小半个羽毛球,仿佛延伸着未能入画的一切,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
画面中,每一只羽毛球的形态都有细微的差别:有的相对较为完整,有的呈现清晰的使用痕迹,球体也出现破损;有的球体以独立形式出现,也有多个球体拥挤在一起,形成凌乱的氛围。空白的地面上,散落着几片掉落的羽毛,让人身临其境。
这双脚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她)脚下的这堆羽毛球是挥洒汗水与泪水的见证吗?通过艰辛的训练后,他(她)有没有站到梦想的舞台上……站在《乘风破浪》的作品前,既能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又能感受到一动一静带来的对比,它们有一种特殊的平衡感与秩序感,让人陷入深思。
“德国的哲学家费希纳说过,美是复杂中的秩序。我也是从现实的生活出发,通过羽毛球这样一个日常运动来表达一种美和精神。”对于这件作品的创作,潘梦莎笑言,自己秉承的是“创作源于生活,却是高于生活。”
“整幅作品从构思准备再到最后完稿,用了200多个小时。”潘梦莎说,前期要考虑的有平衡构图、图底关系的呈现、色相对比,所表达的清晰性模糊性则是重头戏:羽毛球的球头和毛梗的部分使用了绝对清晰的画法,羽毛球的毛片部位则使用了水色交融的表现形式,这也是水彩画特有的。“作品中挨在一起的羽毛球产生了一种交叠感,毛片的部位因为这种水色朦胧的关系,使对象的轮廓相对来说并不写实,是从希望能描绘出透明的光影效果出发,从而给人一种相互渗透的美感……”
在经过3个多月的打磨后,作品出炉,潘梦莎为其取名《乘风破浪》,既是对作品的总结,也是对观众和自己的一种勉励——任何时候,都要像羽毛球运动员一样坚韧不屈,充满力量。
孜孜不倦地追求
“创作永远是一种努力”
在很多人眼中,潘梦莎一如浏阳美术界冲出的一匹黑马。短短两年时间,有多件作品获奖,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年纪轻轻能连入两次国展,让人惊叹,也让人热切关注她的艺术成长之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潘梦莎的作品前,能深深感触于作品所带来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在极具感染力的画面背后,引发观众关注的是作品传递出来的思考方式与内在讯息。
无疑,潘梦莎是一位很好的表达者与阐述者,更将这份永不放弃的精神带到追梦路上:
与很多从小受艺术熏陶的人不一样,从小生活在普通农家的潘梦莎并没有很多条件去接受专业的训练。高三那年,她突击学了一个月的美术,随后考入了设计专业。
“不经过系统学习,丧失的不单单是独立全面的专业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很难去发现事物本质存在的背后意义,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学毕业后,已经参加工作的潘梦莎心中的那颗艺术种子开始真正地发芽。
要实现系统学习,最合适的便是进入高校深造。两年的时间里,潘梦莎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专业。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她画了几百张作品。随后,她用了半年时间温习文化课,最终一举考上了研究生。
“想要产生自己的认知并且给自己以启迪,研究名家的作品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尽量去揣摩他们作品中有规律性的东西,更进一步寻求自我的觉醒。”研究生期间,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潘梦莎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除了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练习外,她做得最多的一个功课便是向名家“云拜师”。
“目前我已经为几百位艺术家建立了素材库。”时空的局限,并不能阻止潘梦莎的求知欲。每遇到一位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她都会为其建立一个素材库,并时时揣摩。
“我每天都在画室画五六个小时,有时画着画着,天就亮了。”在学习很多优秀艺术家的作品的同时,潘梦莎在创作上不断尝试,不断试错,她在绘画形式的探索中投入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并在艺术观念上做出了改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开始,潘梦莎的作品开始崭露头角,其作品《长风破浪》入选第十三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而这次入国展的《乘风破浪》,无论在画技还是思想承载方面,都更加成熟。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