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浔台往来

九江“台”精彩系列报道(四) 用真心换取台企在浔发展的信心

发布时间:2024-07-24 11:11:24

  2009年10月开工建设,一年后的2010年10月,金淞电器(九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淞电器”)正式投产。在台湾接单,在共青城市生产,这样的生产销售模式,金淞电器延续至今。

  走进金淞电器的生产车间,一阵阵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几百米长的生产线上忙碌着,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做着最后的冲刺。

  说起与共青城市的关系,金淞电器管理部特助廖文瑞滔滔不绝。早在2008年,廖文瑞就来过共青城市,“我们公司现在所在的这片区域,那时候还是一片棉花地、一片洼地。”彼时,金淞电器在广东有一个生产区,那是1992年建的厂。

  金淞电器,1983年创建于台北市桃源县。作为一家以外贸市场为主战场的企业,生产场地设在沿海地区的优势显而易见,为何会将生产场地从广东这个沿海地区转移到位于内陆的共青城市?

  所有的机缘巧合来源于金淞电器配套供应商的一句话。“当时我们那个供应商就是共青人,他跟我们董事长说,来共青吧!”就这么一句话,成就了后来的一次考察。“当时在共青城市,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给我们看了共青未来的发展规划,2009年就与政府签了合同,当年10月开工建设,2010年就正式投产了。”

  有规划,有发展,更吸引金淞电器的还是共青城市优良的营商环境,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只要能给我们的优惠政策,一个不少。”廖文瑞至今依然记得,他那时候一个月去领的各种补助补贴非常多,“单单是物流补贴就有很多。”尽管广东位于沿海地区,但是廖文瑞算过一笔账,同样的货物从广东出海,是在共青城市的5倍。

  在共青城市,目前有台企4家,涉及鞋类、体育器材、纺织、空调等领域,总投资达8500万美元。对台企而言,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他们留在共青城市、常驻共青城市的关键法宝。

  近年来,为了应对疫情、欧洲动荡对本土外贸企业的冲击,共青城市出台专项政策、建立帮扶机制,在金融、用工、政策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切实解决了外贸企业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加快了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成立了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政策好,场地又大!”赵志成是江西龙泰运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泰运动”)经理,分管公司的生产工作。“我们是2012年到共青城市来建厂的,之前我们的厂建在广东东莞,但是那边的场地太小了,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的生产需要。”在先后前往山东、广西、浙江等地进行考察后,最终龙泰运动将新厂厂址选在共青城市,这一扎根就是12年。

  在台胞们看来,共青城市不仅有暖心的服务、便利的生活,更有着融洽的干事氛围。“只要我们有事找政府,他们一定很快解决问题,办事效率特别高。”赵志成说。

  共青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郭石发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台企,共青城市专门成立了涉台审判法官工作室,保护台胞合法权益。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家企业,一名挂点市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名帮扶干部,一张政企连心卡,一套收集、解决、反馈问题机制”,着力构建企业有诉求、干部有对接、部门有联动、问题有解决、结果有反馈的“五有”服务体系,帮助台企解决了招工、物流、融资等5个问题,落实台企出口、运费补贴,减税等200万余元。

  平时,共青城市也十分注重与台企台胞的沟通与交流。近年来,先后组织台胞赴共青精神体验园、龚炳章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同时开展联谊座谈会、茶话会,进一步增强台胞的认同感,助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伴随着台胞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在共青城市的不断完善,“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的愿景正一步步变为实景。

  来源:九江市委台办 九江日报记者 孔 颖


主办单位:九江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