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铁山西造”系列报道⑦ 地铁1号线车辆车体“太钢造”
您知道吗?太原地铁1号线共28列车辆,每列6节车厢,共168节车厢,大约需要不锈钢近1200吨。而为太原地铁1号线制造的所有客车车体结构、面板和轮轴钢全部由中国宝武太钢集团(以下简称太钢)供货。这也是继太原地铁2号线使用太钢轨道交道用不锈钢后,再次使用太钢产品,真正实现“山西造”。
据太钢不锈冷轧厂客车钢产品工程师蒋朋介绍,太原地铁1号线车辆在制造之初就考虑使用更为坚固耐用的不锈钢车体。太钢的不锈钢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用性和环保特性。与传统铝合金车体相比,不锈钢车体强度高、熔点高,不仅具备更高的耐腐蚀性、焊接性、安全性、防火性,还具有运营维护成本低、表面免涂装、少污染、安全可靠、乘坐舒适等优点。可以说,太钢的不锈钢车体提升了车辆性能,增强了乘客乘车体验。
采访中了解到,在车体减重方面,太钢积极与车辆制造厂家车体设计人员交流,针对车体结构材料的强度和厚度进行改进,针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制造工艺、不同强度级别钢材,达到薄化、轻化、减重的目标。在车辆面板开发方面,因车体不涂装,对面板表面和色差的要求极为严格。为突破技术难题,科研技术人员多次试验生产,反复沟通交流,形成一套专供轨道交通用钢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制造环节层层把关,严控质量,保证了面板的高质量供应,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提供1500mm宽幅地铁专用面板的厂家。
太原地铁的诞生不仅是一次技术的革新,更是材料的革命。近年来,太钢围绕地铁车辆制造成功开发了301L轨道交通用不锈钢,2009年在北京地铁4号线成功应用,实现了车体结构、面板100%国产化,打破了我国轨道交通用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太钢轨道交道用不锈钢已应用于国内24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出口1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列高速行驶的铁路客车,都集中着钢铁基础材料关键工艺和制造技术。如今,太钢铁路用钢产品丰富,有专供铁路货车用不锈钢C80B,主要用于铁路重载货车车厢制造。与传统钢材相比,高强耐蚀不锈钢可减轻车体重量15%-20%,增加载货量,延长使用寿命,全生命周期成本低,减碳效果明显。铁路轮轴钢是太钢拳头产品,20多年来已累计开发轮轴钢400多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50%,大规格机车车轴市占率在90%以上。
在钢铁人眼里,铁路客车不仅是普通的交通工具,更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未来,太钢将始终坚持“铁路在提速、质量再提升”理念,紧盯国际前沿技术,将创新激情、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贯穿科技研发全过程,进一步提升铁路用钢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结束语
太原地铁串起“山西造”
从太钢不锈钢的车体,到太重的车轮,再到京丰转辙机和山西电机的耐高温排烟风机……在太原地铁1号线的建设中,每一个部件都凝聚着山西企业的智慧和力量,每一个关键部分都实现“山西造”,真正将一个个“山西造”串联起来。为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地铁线路的诞生,更是一个产业体系的崛起。
太原地铁事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本土企业的广泛参与和深度合作。追溯到2018年,太原轨道集团便联合太钢、太重、中车太原、中车永济等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山西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联盟,践行“晋材晋用”,吸纳会员单位80家,探索出一条行业发展的新路径。
山西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小平表示,该联盟在产品供给、科技赋能、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建好轨道工程、带动本土经济、服务一城百姓的联盟愿景。这种协同创新模式,不仅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还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作为老工业基地,太原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强劲的转型态势,这也是太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大优势、最强底气。当前,太原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统领,以制造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借助轨道交通建设,太原将进一步强化、壮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装配总成等产业链群,为全面实现太原地铁山西造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