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之长,能动天下。当地时间9月10日晚,在“技世代”的欢呼声中,一段技能“奥林匹克”的崭新故事在法国里昂书写,中国技能健儿亮相世界技能竞技场,68名参赛选手参加全部59个项目的角逐,其中,广东共有27名选手参与23个项目的“巅峰对决”。
技能竞技正酣,赛场内外,一股世赛风席卷全球,技能效应正持续释放。
吹动“国手”技能DNA
这边,火花飞溅的削切打磨,那边,互联网高手在虚拟世界中交锋……1400余名世界技能高手法国里昂“论剑”,上难度、“卷”强度的高水准比拼举目皆是,让现场观众不由得拍手称“绝”。
跨越远洋,当“世赛风”从欧洲吹到中国,国人的技能DNA动了。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世界技能大赛代表了全世界职业技术先进水平,参加世赛可以培养锻炼青年技能人才掌握技术创新,通过世赛平台相互交流切磋,推动我国职业技能培养教育;更重要的是致力于推动世赛成果转化,把世赛先进的标准、先进的设施设备技术要求、先进的职业技术操作理念,导入到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当中。
“即使我们已经拿下了两届金牌,但是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工程师、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队专家组组长宋放之看来,虽然加入了世界技术第一梯队,但我国在该项目仍要“下功夫”。
高手过招,比的是一万小时定律。“没有长期的积淀出不了好成绩,技能人才也一样,需要工匠精神,就是要一丝不苟、持续奋斗。”宋放之表示,每位选手都是按照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的“三从原则”,至少经历一万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而我们的选手绝对不止一万小时,有的已准备了7年。
“对于参赛选手来说,他知道自己跟世界水平定位在哪,在这个竞赛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提升自己,赛后,他们还积极发挥自己的所长,开拓了一个很好的前进方向,对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模范作用和推动力,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技能储备的贡献。”世界技能组织董事会成员冯建强博士表示。
“过五关斩六将”,是每一位选手的必经之路。在中国改革前沿阵地广东,“世赛风”不只硬控“尖子生”。广东以世赛为引领,国赛为龙头,省赛为主体,行业企业、院校及地市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多级赛事“练兵场”,将世赛转化为人才培养与技能发展的强大引擎,闯出一条富有广东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吹来人才培养“新”意
实际生产生活需要什么,世界技能大赛就比什么。追随世赛的步伐,人类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方向有迹可循。
在本届比赛中,增材制造、数字建造、工业设计技术、光电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机器人系统集成等6个项目首次亮相。7名广东小将在中国集训队中脱颖而出,包揽了全部新赛项。
“广东选手能够脱颖而出,反映了广东在智能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也为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世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国家集训队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李瑞峰表示,机器人人才培养可以分为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3个层次,“世界技能大赛正是综合了第二和第三项的内容,我们现在培养选手不光是简单的操作,还需要自己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线工厂里最需要的人才”。
“数字建造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建造理念,将成为未来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技术进步的主要着力点。”在数字建造项目中国集训队专家组组长古娟妮看来,该赛项对应着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及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而广东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技能工匠培养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赛项上“新”,广东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世赛成果转化也有“新”方向。“技能竞赛已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阎子刚表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抓手,该校不断促进专业建设、教育改革,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未来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成长为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
“一个世界冠军的背后应该站着成千上万的、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出10位世界冠军的“金牌学校”,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将世赛的知识和技能转换到学校的教学。该校党委书记叶军峰认为,世界技能大赛带来的不单是世界第一的金牌光环,更重要的是带来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和技能人才培养手段,去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从而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多的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吹热技能就业路
技能改变生活,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技能给我底气去创业。我们会运用世赛的一些高标准,严格地去要求自己的出品。”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糖衣/西点制作项目季军陈浇琳用糖艺创业,开了一家新奇别致的甜品小店,开启了自己的“甜蜜事业”。
同陈浇琳一样,世赛对于选手来说意义非凡。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铜牌获得者肖威坦言,世赛让他得以接触到行业最新技术,目前已成为该项目教练,还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将自己的一技之长传授给更多技校生。
不只是肖威,世赛为参赛选手在职业路径选择上提供了参考。据叶军峰介绍,世赛冠军一部分选择留校任教,用他们丰富的知识去指导学生,还有的凭借精湛的技能水平进入高端科研机构和重点军工企业,在企业一线成长为大国工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技能,好就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表示,近年来,广东坚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实现技能提升和就业增收、人才发展和产业兴旺互促共进。
“能”手走俏,“技术饭”越吃越香,广东技能集结号悄然吹响:企业、院校、政府紧密联手,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需求布局,遴选了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推动产教供需精准对接、优势互补。据统计,广东技工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超17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广州市技师学院部分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毕业生求人倍率高达10∶1,企业在学生毕业前提前“预定”已是常态。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从全国率先落地“新八级工”制度,到出台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以“真心实意”和“真金白银”,广东厚植技能人才发展沃土,让广大技能人才尽享发展机遇,技能之路越走越宽。
策划:门丽丽、吴诗航
文字: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吴依妮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