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文物会说话”系列广播剧的第十三集将由广州博物馆藏“明代寒涛琴”登场亮相,为听众讲述“长松茹风,清远而聚”琴音背后的故事。
剧情概要:“铮……”一阵琴声突然响起,众文物顿时安静,循声望去,闪现眼前的是一道孤清瘦削的身影:一张古琴。与之前急切想要自我推介的“文物精灵”不同,这张古琴是个“冷美人”,自始自终,一言不发,只专注于演奏,会场上回荡着悠远绵长的琴声。一旁的清代贝雕上的撑船人见了,赶忙跳出来救场,与镇海楼的守护官穗穗,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这宝贝的来历。
【划重点】
寒涛琴通身髹(xiū)赭(zhě)石色漆,上有长条的蛇腹断纹,形状为伏羲式。在历代琴论中,根据历史相关的圣王贤君、著名琴人以及模拟自然风物的姿态,常见的古琴样式有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师旷式、连珠式、霹雳式、蕉叶式、落霞式、凤势式等等,主要区别在琴体的额、项、腰、尾的线条造型不同。寒涛琴所属的伏羲式,源自现存最早的琴曲著作《琴操》中关于伏羲创制古琴的说法,其他关于古琴起源的传说,有舜、神农氏等。伏羲式的特点,是琴面较为宽大,琴声较为宽宏阔大。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蓝娟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