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体育课“天天见”,如何开足又开好?

发布时间:2024-09-20 16:37:32

交汇点讯 今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简称《方案》),要求其中明确,江苏将按照“区域先行、分步实施”推进思路,于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2025年秋季学期做到全省小学全覆盖。新政实施近一个月,效果如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进行了探访。

“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一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何保障体育课开足开好?“开学后,这一变化对学校而言存在一定的现实挑战,但是挑战也是机遇。”南京市教研室小学体育教研员陆伟表示,《方案》是着眼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而制定,通过引入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开展丰富的体育竞赛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方案》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体育课程改革实施列入重点工作内容,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保障每天一节体育课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经费,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有效落实。严禁削减体育课时,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建立健全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体育课程落实专项督导制度,对先行试点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并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价指标。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落地中,校方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有以下三类:增加的体育课从何而来?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体育课师资如何保障?

让增加的体育课真正落到实处,无锡市在《方案》的基础上出台规定,不得以非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后延时服务、各类体育拓展课程、体育俱乐部(体育类社团)活动等简单替代体育课,不得占用现有的每天30分钟大课间活动。增加的体育课要编入课表。实施过程中,严禁削减体育课时,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

记者了解到,不少地区采用区域试点探索的方式逐步推进。南京市在鼓楼区、栖霞区、六合区和溧水区4个区进行全面试点,另外,其他区也有30%学校参与试点。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曹海永介绍,从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到开齐开足体育课,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目前学校在开好校本化体育课程的同时,额外开展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逐步让孩子们增强体魄。

增加体育课,体育教师师资必须跟得上。《方案》中提到,学校可采用“进、转、培、聘、送”等多种方式优化体育师资保障,通过培训全科教师、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习等举措,保障体育教学与训练有序开展。据悉,苏州工业园区37所小学本学期开始试行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在师资配备上,打造专、兼职“体育授课教师”队伍,加强区内教师编制统筹,优化教师结构和岗位数量,积极盘活现有教师资源,合理调配体育教师工作量。同时,做好兼职教师的阶段性培训工作,由学校体育教研组统一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由专职教师逐步引导兼职教师掌握授课技巧,聘请有运动经验的专家、运动员、教练员入校辅导。如东县教育局副局长黄卫华介绍,如东县近年来不断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两年来新聘体育教师87人,体育师资师生比达1:120,超过省内标准。

本学期,南京市银城小学教育集团象山小学邀请巴黎奥运会摔跤女子自由式57公斤级铜牌获得者、校友洪可新回到母校,助力学校开办特色体育课程。“我们跟洪可新已经约好,只要她回南京,只要她有空,都会到我们学校来,聘请她为我们的校外总辅导员,继续把学校的体育特色做大做强。”南京市银城小学教育集团象山小学校长李世祥说。

开学第二周,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启迪分校的操场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拉伸、跑跳。该校校务委员王天毅告诉记者:“开学前,体育老师们就对课表做了优化,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从课程安排上形成制度,确保每个年级每个班一天一节体育课;第二,从师资力量配备上给足力度,一方面是集合了学校现有体育老师力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体育训练队和校园体育俱乐部多方师资力量形成保障。”

“开设的体育课要真正让孩子们喜欢上。”记者了解到,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在暑假中就发放问卷调查,征求学生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并在秋季开学做了相应的调整。该校艺体部主任陶涛说:“假期中,我们给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其中篮球和羽毛球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两个项目。在秋学期开学的体育课当中,我们就增加了这两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把孩子们喜欢的项目融入大课间、延时服务课程和社团课程当中去。”在苏州工业园区,全区中小学开设特色体育项目课程240余个,涵盖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常见项目和赛马、击剑、冰球、手球、武术等特色项目。

更新课表,以体育课程创新,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撬动教学方式变革。常州西城实验小学春风分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探索“基础必修课+体能课+走班选项课”特色体育课程模式,全面推广校园足球,整合少儿体适能项目,开展个性化体育锻炼项目。“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要解决好在哪上、上什么的问题。”在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朱燕芬看来,要想让学生增强体质,仅仅增加体育课课时还不够。除了体育课,学校还利用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让学生参与体能练习。此外,每个年级每周一次的“嗨学日”,学生既可以参与足球、篮球、排球等基础项目的锻炼,也能够体验轮滑、国际象棋等特色项目,还有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

据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紫金山分校体育教研组组长朱慧敏介绍:“目前体育教师有六名,平时除了体育课,还有大课间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有基础热身操、专项体能练习,以及各式可以丰富学生体能锻炼的活动。同时,我们还开展啦啦操、花式跳绳、羽毛球等校本课程,从不同的层级推进学生体育发展。”

让体育课真正摆脱以往“边缘学科”的怪圈,必须从评价指标上下功夫。宿迁经开区青海湖路小学体育教师鲍文权介绍,为了保障体育课不断提质,学校明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要求,并建立体育工作考核机制,将体育课开设情况、教学质量、学生参与度等指标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体系,“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后,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活力更足了。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看着他们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和成长,作为老师也特别有成就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程晓琳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