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强调四个“创新”,开设三类课程!广东这样实施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24-09-24 17:23:33

9月23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创新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纲要》强调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为总体目标,开设学科融合创新课程、创新素养通识课程、创新能力实践课程三类课程。

强调四个“创新”

《纲要》指出,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创新教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此外,不同学段的创新教育课程目标设计在纵向上注重不同学段之间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在横向上注重不同课程载体之间的功能差异性与互补性。

开设三类创新课程

《纲要》明确创新教育开设学科融合创新课程、创新素养通识课程、创新能力实践课程三门课程。

学科融合创新课程分为跨学科主题整合课程、学科项目式重组课程、学科应用型拓展课程。跨学科主题整合课程指围绕同一主题将两门及以上的学科知识及思维模式进行有机整合和内容重组。学科项目式重组课程是汲取本学科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课程内容,并将其设计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学科应用型拓展课程主要是对学科选修课程(或拓展性学科知识)进行延伸设计。

创新素养通识课程分为哲学类课程、方法类课程、思维类课程。哲学类课程主要是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创新,阐释创新的哲学智慧与文化内涵。方法类课程主要是普及创新方法、工具与技术的基础性知识,通过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创造技法和发明方法,灵活应用各种工具与技术。思维类课程主要是通过在创新活动实际场景的训练,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展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能力实践课程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科技创新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亲身经历各种主题活动实践过程,加深与自然、社会、文化的亲近感。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强调以科学技 术知识为基础,重在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以及科学实践能力。

不同学段实施应有所侧重

《纲要》强调,创新教育课程的实施主体是学校,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学校可按照“规划-实施-评估”的路径进行更新迭代,保障创 新教育课程的持续优化

《纲要》指出,不同学段学校在创新教育课程的规划实施上应有所侧重。小学阶段应重视跨学科主题整合课程、创新素养通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以及学科项目式重组课程等课程的实践探索;初中阶段应重视学科项目化重组课程、创客活动、科技创新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课程的有机整合实施,以及学科应用型拓展课程、“STEM+”课程的开发实施。

将创新素养融入学业水平测试

《纲要》指出,创新教育课程评价强调突破传统标准化测试的局限,强化诊断和激励功能,更精准地促进学生创新素养个性发展。

一是强化数智赋能。运用数字技术记录学生创新实践轨迹, 呈现关键性活动过程证据和典型性创新成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独特认知图式和创新素养发展图谱。二是融合学业水平测试。将创新素养发展融入学科学业质量要求,采用表现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系统呈现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与变化图谱,探索创新人才所需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的增值性评价。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单燕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