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革命旧址的红色印记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在三秦大地看中国巨变
一处革命旧址的红色印记
9月12日,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上方的红旗迎风招展。
迎着金灿灿的阳光,青年学生、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等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在红旗下触摸历史的脉动。
一件件革命文物印证党史,一个个红色故事动人心弦。杨家岭革命旧址的每孔窑洞、每片灰瓦、每张石桌,仿佛都在诉说往昔峥嵘岁月。
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这里,人们的心灵得到洗礼、精神得以升华。革命旧址在被保护、被讲述、被研究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护好革命旧址
“对于旧址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来说,保护工作没有‘差不多’,必须细化到方方面面,做到万无一失。”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侯振龙说。
为了筑牢安全防线,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积极开展文物安全宣讲活动、消防演练,持续推进革命旧址消防系统工程建设,为文物安全提供硬件保障。目前,杨家岭革命旧址实现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全覆盖。
地处黄土高原,杨家岭革命旧址内有多孔窑洞,旧址保护除了防火,还要面对“水”的考验。
“近年来,延安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雨水增加,这给旧址保护工作带来了新挑战。2023年以来,我们对包括中组部旧址、中宣部旧址、统战部旧址等在内的多孔窑洞的顶部进行防水、加固处理,尽全力消除雨季安全隐患。”侯振龙介绍。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一方感悟延安精神的高地,处处都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痕迹。为了打造好这方高地,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不断开拓思路,在保护中做好旧址利用工作。
4月30日,杨家岭红色书屋红色书架正式揭牌。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山东出版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等5家出版单位向杨家岭红色书屋赠书。
9月11日,山西游客刘建业走出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后,对位于右前方的红色书屋表现出极大兴趣。
“这样的书屋,能让杨家岭革命旧址的文化内涵更丰富,为像我这样的党史爱好者提供了平台。我来这里,不仅走了杨家岭的路,还读了杨家岭的书,不虚此行。”刘建业说。
近年来,延安市统筹实施革命文物与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有效利用,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党性教育、文化旅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有机融合,成功创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讲好党史故事
杨家岭革命旧址的故事,讲解员钱文艳已经讲了18年。但每一次面对游客,她依然热情饱满。
钱文艳觉得,做讲解工作只背讲解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用生动的语言为参观者“答疑解惑”。
常有游客问钱文艳:“老一辈革命家住在窑洞里,怎么取暖、照明,喝的水又从哪里来?”每当这时,钱文艳会结合陕北地区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耐心向游客解释:“土炕是可以用柴火烧热的,喝水要到山下去挑。”
钱文艳并不觉得这些提问没有意义。“为游客讲清楚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细节,他们就能明白当时环境的艰苦,也更容易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开拓精神、奋斗精神、献身精神。”钱文艳说。
红色文化,在讲述中代代传承;红色根脉,在讲述中茁壮生长。
9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学生蔡国峰步入五年级。同时,他是一名有3年讲解经验的“红领巾讲解员”。
从结结巴巴地背讲词,到绘声绘色地讲述“小石桌”的故事,蔡国峰的进步肉眼可见。
今年,蔡国峰又开始刻苦练习讲解七大会址。当被问及为何如此努力时,蔡国峰回答:“我想把杨家岭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截至目前,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与延安市20多所学校开展合作,培养了像蔡国峰这样的“红领巾讲解员”3000多名。
编好红色教材
“我们要创新形式‘讲活’故事,建立科学机制培养党史宣讲骨干,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要在培训课堂上、新媒体平台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讲好杨家岭的故事、讲好党的七大的故事,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党史教研室副主任、教授薛琳说。
今年以来,薛琳肩负研究者的使命,投入到《延安革命旧址: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系列书籍“杨家岭篇”的编写工作中。目前,薛琳已完成约42万字的书稿内容。
杨家岭革命旧址的红色文化有形有感、可触可知。人们走进这里,无一不被感召、被鼓舞。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路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学习时,这部分内容让旬阳市仁河口镇人大主席王定海沉思良久。
“老一辈革命家的话语发人深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有着最广泛的生动实践,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王定海说。
贠小清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安车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技术员,曾担任延安车务段曹家伙场站货运员、货运值班员,带领班组职工多次打破车站单日装车纪录。
“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我的心中满是振奋。”贠小清说,“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中,革命先辈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作为铁路青年,我要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调度每一趟列车,畅通‘北煤南运’通道,为点亮万家灯火贡献力量。”
一件件革命文物,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陕西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41处、各类革命纪念馆76座,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10处。
在陕北,人们走进榆林的杨家沟革命旧址、郝家桥革命旧址以及延安的枣园革命旧址,感悟红色精神……
在关中,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西安事变纪念馆、渭华起义旧址闪耀革命的光芒……
在陕南,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袁家沟战斗遗址记录着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
感悟真理、永葆初心!新征程上,一代代后来人将不断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记者 王姿颐)
来源:群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