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陕台视窗 > 历史遗存

开汉字先河 承万古丰功

发布时间:2024-09-26 16:25:21

开汉字先河 承万古丰功12

谷雨时节,位于白水县仓颉庙内的仓颉手植柏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彭一鹏摄

开汉字先河 承万古丰功51

仓圣鸟迹书碑。陈宏江摄

  渭北高原,绿意涌动。

  仓颉庙内翠柏苍苍,别有一番意境。

  在上古传说中,仓颉是轩辕黄帝的记事史官。他创造了文字,因此被人们尊为“字圣”和“中华文字始祖”。

  仓颉造字,不仅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还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个灿烂的里程碑。

  据传,仓颉出生于白水县,于洛南县创造了文字。这两个地方都留存有许多与仓颉相关的遗迹。2014年,白水县、洛南县联合申报的民间文学类“仓颉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明之光耀古今

  仓颉,复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古阳武(今白水县阳武村)人。传说,他曾在洛南造字作书。

  《春秋纬·元命苞》中记载,仓颉“卒葬衙之利乡亭”。衙即白水县的古称;利乡亭是今白水县史官镇史官村。仓颉墓在史官村的仓颉庙内。东汉延熹五年(162年)所立的仓颉冢碑尚保存完好,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仓颉庙占地17亩,庙内有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柏48棵。其中,仓颉手植柏的树龄在5000年以上。

  “白水仓颉庙是全国为纪念文祖仓颉所设场所中唯一的国保单位,也是全国唯一的集庙、墓、碑、书、柏于一体的文祖殿堂。”仓颉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孝文说。

  仓颉庙内碑石存量颇丰。其中,仓圣鸟迹书碑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立,刻有“仓圣鸟迹文”,共28个字。

  “这28个字是‘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及有关资料,有学者认为这篇鸟迹短文记述了黄帝和炎帝联合别的部落,筹谋与蚩尤开战,并一举打败蚩尤及庆祝胜利的过程。”王孝文说。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成功,发出第一缕文明之光,天地也为之动容,下了一场“谷雨”。关于谷雨节气的由来,流传最广的就是“仓颉造字”传说。

  2010年,联合国将谷雨这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以此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贡献。

  千年古柏犹苍劲

  雨水滋润了百谷,文明也因此拔节生长。

  仓颉庙内,48棵千年古柏郁郁葱葱。其中,最大、最古老的柏树是仓颉手植柏。经过5000多年岁月洗礼,仓颉手植柏至今依然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此树纹理如奔腾的河流,有学者称之为“文化之源”。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在其作品《仓颉庙记》中这样写:“树裂如劈,枝指似戟,岁月沧桑,文明历程,尽在其中。”

  为精准保护古树名木,白水县编制了仓颉手植柏“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在仓颉庙安装监控、避雷针、热成像仪、病虫害监测仪等设施,24小时实时监测古柏生长情况。

  千年古柏犹苍劲,一代史官有美名。每年谷雨,成群结队的百姓聚集在仓颉庙,集体祭拜,感念千古圣贤。

  4月3日,洛南县保安镇,细雨蒙蒙。洛河穿境而过,河边就是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在景区仓圣大殿外的仓圣广场上,工人忙碌着,为谷雨祭祀作准备。

  洛南民间谷雨祭祀仓颉活动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每逢谷雨,洛南群众都会来此举行祭祀仓颉典礼,纪念仓颉的丰功伟绩。

  为弘扬仓颉文化,2008年,白水县成立仓颉文化研究会,通过自办会刊、网站,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发展仓颉文化研究事业。

  “我们以搜集、研究、宣传、服务为宗旨,研究整理大批文化资料,挖掘保护了不少仓颉造字的遗迹,广泛宣传仓颉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仓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忠堂说。

  《仓颉庙古碑探微》《仓颉传说》《诗咏仓颉》……近年来,仓颉文化研究会已推出仓颉文化系列丛书16册。

  作为土生土长的白水人,83岁的王孝文自幼便受到仓颉文化的熏陶。收集关于仓颉传说的故事,追随字圣的梦想早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多年来,王孝文经常到学校、机关等单位宣讲仓颉文化。他说:“仓颉传说承载着智慧、奉献等优秀品质。我要担负起传承使命,让更多人‘敬仰仓圣、珍惜文字、热爱读书’。”

  汉字之美永传承

  依托仓颉传说,洛南县精心策划打造了重点文旅融合项目——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

  “项目以仓颉传说为核心主题,依托仓颉造字遗迹群,打造仓颉文博馆研学、亲农·溪乐谷休闲度假民宿、仓颉文化旅游康养等板块,形成集文、教、养、游于一体的特色景区。”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党佳说。

  在景区内,记者看到一间古色古香的教室。党佳告诉记者,仓颉小镇文化旅游景区已获批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间教室就是专门为研学准备的。

  近年来,洛南县还举办了仓颉文化艺术节,开展“追溯汉字之源·展我艺术风采”研学活动,以及“非遗进景区”书画传承展示等系列活动。

  汉字寻根,文化探源。近年来,白水县仓颉庙景区管委会依托仓颉文化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吸引全国各地的学子前来体验。研学课上,工作人员带着学子们穿汉服、习汉礼、游圣庙、拜先圣、写汉字。其中,祭拜仓圣典礼由正衣冠、钟鼓齐鸣、迎神位、敬献五谷、敬献贡酒、恭诵祭文、行祭拜礼等环节组成,极具互动性和参与感。

  “我们打造研学互动课堂,让停留在课本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孩子们对中华文明有更强烈的认同感。”仓颉庙景区管委会旅游服务部负责人李敏说。

  2020年9月,仓颉文化研究会牵头举办白水县首届“仓颉杯”高中学生诗歌创作大赛,收到投稿890余首。

  《追忆仓颉》《献给仓颉的歌》《凿进心中的骄傲》《汉字魂 中华根》……学生们以高度的热情歌颂仓颉、歌颂汉字、歌颂故乡,表达自豪之情。

  “唱响仓颉颂歌,讲好白水故事。除开展诗歌征文之外,我们还积极组织研究会会员进校园传播仓颉文化,教育孩子们敬仓颉、爱汉字,传承文化根脉。”李忠堂说。

  “滔滔洛水源远流长,仓圣造字播撒文明……”在史官村,世代守护在这里的村民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村歌《追梦史官展雄风》,用他们的方式纪念仓颉。

  如今,仓颉传说还为白水当地的民歌、戏曲等民间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仓颉文化研究会还成立了曲艺社,会员们自编自排《仓颉颂》《仓颉造字》等节目,进社区、进乡村进行展演,极大拓展了仓颉传说的传播渠道。

  “仓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精英自泄乾坤秘,典册因垂日月光。”

  ……

  千年沧桑变幻,纪念仓颉的诗文层出不穷,文脉传承的力量绵延不绝。

  (陈宏江 王佳伟)

  (来源:陕西日报)

  陕西省台办供稿

陕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