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中国代表团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榜第一,在“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大放异彩。带着技能的“镀金”,技能大赛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夺冠归来,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如何走?带着对世界技能大赛喧嚣过后的“冷思考”,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南方网、粤学习推出《夺冠之后》专题,对话来自企业、高校、技工院校和人社部门等参与世赛的各方代表,探讨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带来的“光环效应”。
中国又一项目摘得首金!当主持人宣布商品展示技术项目金牌属于中国时,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该项目国家专家组组长雷鸣难掩激动的心情,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选手姚妮君凭借对商品的独到见解,成功逆转比分。该项目是时尚创意类项目,雷鸣认为,创意是手与脑的结合,要求在技术层面上有长时间、强力度的积累和沉淀。面对接下来的世赛征途,雷鸣表示,我们要善于和勇于提出东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
南方网、粤学习:作为一位高校教师,您是怎么看待世界技能大赛的?
雷鸣: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目的都是人才培养。我们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在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那时候的主要目标是深入学习了解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制定的完整评价体系。作为时尚创意类项目,商品展示技术项目关乎视觉审美,客观分占30%,主观分占70%。当我第一次看到评分表时触动很大,世赛的评价体系能够科学、有效地将主观评价进行量化。这套体系不仅对竞赛的评分有科学性的指引,还有助于各类设计创意类人才的培养工作,以结果导向促发教学过程的优化调整。这也是吸引我深度参与到世赛当中的主要原因。
南方网、粤学习:您刚刚提到,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是从零开始摸索,您觉得广东选手夺冠的优势在哪?
雷鸣:广东在商品展示方面拥有很好的产业积累。广东实体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具备会展经济发展的丰厚土壤,打造了广交会等多张国际知名会展名片,形成了良好的会展产业集群和生态。在产业发展驱动下,造就了行业对于展示艺术人才的需求。广州美术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展示艺术设计专业(目前专业调整为:艺术与科技)于1999年便设立了。产业基础叠加科学的人才培养等,是这几年我们在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成绩不断上升的关键因素。
南方网、粤学习:通过世界技能大赛,您觉得我们选手与国外选手有哪些区别?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差异的?
雷鸣:在与外国选手交流中,我发现外国选手往往比中国选手更有动手的习惯,即使是在地上随便捡起的物品,经过手上摆弄也可以变成一个工艺品。我们学生的创意思维更多地停留在设计图上,很少把它实施、制作出来。事实上,做出来的美感跟图纸上的美感是两码事。
先前认为,先有“脑”,后有“手”,手是脑的实施与表达。但从这些年世赛选手训练工作实践中,我更加认为脑、手是一套复杂的人类创造力系统。两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甚至手对于大脑的驱动和引导更加明显。但这要求我们在技术层面上有长时间、强力度的积累和沉淀。
南方网、粤学习: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从开放交流的角度看中国的世赛之路,您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雷鸣: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作为“参与者”,那我们能不能成为“引领者”?我记得有一次,人社部某位领导问我:“雷老师,我们的橱窗能不能有更多中国元素?”这个问题我当时回答不上来,因为我们一贯采用的标准是西方的标准和审美。西方的吸引力标准讲究“Wow effect”的第一眼冲击力,而东方讲究意境美,更有艺术张力,一个好的橱窗绝不仅仅是力量感这一标准。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善于和勇于提出东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更加积极地与西方进行沟通交流,在更多元的对话之中,真正实现“美美与共”。
除了东方美学的输出,我们也希望能够在标准制定上下功夫。当前,我们正推进人因工程实验研究项目,计划把橱窗搬进实验室,通过眼动仪等专业设备来测试观测者的视觉兴奋点、视觉疲劳点、视觉轨迹,更加科学量化我们对美的主观评价。
南方网、粤学习:目前我国取得的奖牌数已经达到一定数量了,您觉得我们下一步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
雷鸣: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加快推进世赛成果转化。只看到金牌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世赛是如何辐射行业发展的。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参照、学习世界顶尖技能标准,让我们的行业标准向世界标准看齐。另外,在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的步伐可以更加大胆,建立以产业为主导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文字: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吴依妮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