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记者 杨金行)10月17日下午,“渝论·青年说”第三届川渝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颁奖仪式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当天,大赛组委会宣布各奖项归属,70余件作品分获各等次奖项,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张舒怡的作品《从“渝车出海”里解锁重庆开放密码》获得本届大赛唯一一件特等奖。
首次联动川渝高校 两地200余所高校积极参赛
“渝论·青年说”第三届川渝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由重庆市委网信办、四川省委网信办、重庆市教委、四川省教育厅、重庆团市委、四川团省委、沙坪坝区委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承办,川渝各高校党委宣传部、网信办、学生工作部协办。
时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的第五年,本次大赛在前两届的基础上,首次走出重庆,面向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征稿。号召川渝青年大学生主动发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赋予强大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活动自今年3月19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川渝高校师生的积极回应。各高校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同学们积极创作、踊跃投稿。到9月15日截稿,共吸引川渝两地20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大学生参与,收到参赛作品4232件。其中,重庆大学生投稿2912件,四川大学生投稿1320件,最终刊发精选稿件405篇,类型涵盖H5、漫评、视评、文字四类。
“与前两届大赛作品对比,我们从同学们的作品中,看到了时代大潮、家国情怀、青春梦想。同学们独特的视角、理性的思考、温暖的笔触、新颖的表达,生动地呈现了时代澎湃的气象、青春昂扬的力量。”作为主办单位之一,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长发一直关注大赛进展。他表示,希望通过一届届大赛,能让更多高校青年成长为有思想、有温度、有行动力的人,让青年大学生从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变成传播网络正能量的生力军,以昂扬之姿为时代发声、为进步进言。
组织调研走访 引导青年体悟时代
为了推动大赛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本次大赛组委会延续往届习惯,组织川渝两地青年大学生代表先后走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磁器口街道“古镇十二巷”等地采访、参观、学习,以“接地气”的方式开展现场研讨、现场评论。
在此次的获奖作品中,《从“渝车出海”里解锁重庆开放密码》《数字治理,用“芯”更需用“心”》《一颗车厘子里的开放故事》等作品,就是在沙坪坝区线下调研、实地采访后获得的灵感,写出的优秀网评。
“青年永远是沙坪坝社会经济发展薪火相传和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在致辞中,沙坪坝区委书祁美文表示,该区将以做靓“渝论·青年说”品牌IP为契机,把青年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如既往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构建更加适合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更加暖心贴心的青年服务,努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拥抱网络创新传播 实现主流声音破圈
本次大赛进行期间,许多作品经精选发布后,被中央级媒体和社交媒体多次转发、广受好评。一些参赛选手通过比赛收获了评论写作信心,在全国性的评论写作比赛中屡获大奖。
“互联网时代,人人可评论,人人能评论。但我一直在思考,青年评论的意义在何处,我们究竟要发什么声,怎样发声?这次大赛给了我答案。”从首届大赛开始,张舒怡就期盼着能参与其中。她说,为了写好评论,自己学会了用更理性的思维和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用准确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去传递自己的观点。同时,其他优秀网评青年的作品和思想也给了她很多启发和鼓舞。“青年的声音代表着未来的希望,青年激浊扬清、明辨是非,网络风气才能去伪存真、正气清朗,整个社会才能崇尚理性、凝聚共识。”
“大赛为新时代青年开启了生动的思政大课堂,塑造了一个更加开阔敞亮的公共空间。”四川省委网信办副主任黎召阳在评价大赛的影响力时表示,期待今后的大赛两地主办单位强化联动,不断凝聚打造“渝论·青年说”品牌的强大合力。
如何持续办好大学生网评大赛品牌,打造青年网络家园?重庆市委网信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吴勇军在讲话中向广大川渝青年大学生提出寄语。吴勇军说,广大川渝青年大学生要立大志担大任,做建设川渝的“先锋队”。主动融入川渝发展大局,将个人成长根植于国家与时代的进步之中,担当起服务国家急需和川渝发展的大任,让青春奋斗在川渝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成就精彩;要守底色创亮色,做聚合人心的“筑梦人”。要用活力强实力,做传播主流的“破圈者”。用小切口讲大道理、小故事讲大情怀。不断运用新技术、开拓新渠道,实现主流声音破圈“出海”。
颁奖仪式由重庆市委网信办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魏春主持。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谯建、重庆团市委副书记周新雨,四川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魏文俊,重庆市沙坪坝区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可欣以及沙坪坝区委网信办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川渝各高校党委宣传部、网信办、学生工作部的负责同志,获奖学生和老师代表、川渝媒体记者等近200人参加活动。
来源: 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