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10月底前仍处登革热高发期 广州如何“硬核”防控灭蚊?

发布时间:2024-10-21 17:42:52

今年登革热在全球呈现高发态势,加上进入夏季以来广州降雨明显偏多、高温天气持续“打卡”,全市登革热疫情传播风险与防控难度明显高于往年。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邀请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任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专职局长张屹参加在线访谈,介绍今年登革热防控形势,以及广州如何精心部署、科学推进防控工作,解答市民网友关注问题。

10月底前登革热仍处高发期

张屹在访谈中指出,今年全球登革热疫情呈高发态势,南美、东南亚地区累计病例数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其中巴西的累计病例数已超过650万例。

广州市是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人员往来频繁,每年都有较多的登革热病例输入。同时,由于地处亚热带,广州市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非常有利于蚊虫孳生,一旦疫情输入,容易引发本地传播。

据介绍,广州市每年登革热都是由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受全球疫情影响,“今年5月3日我们就报告了首例登革热本地病例,比去年输入提前了一个多月”。目前看来,广州市登革热疫情规模也略高于去年水平,全市11个区均报告了登革热本地病例,预计到10月底都处于登革热高发时段。

广州目前已建立相对成熟系统的防控模式

关于广州市登革热防控措施,张屹在访谈中总结道,登革热一直以来都是广州市防控的重点传染病。经过多年努力,广州市已建立一套相对成熟系统的防控模式。

建立依托两大网络,保障疫情监测敏感高效。病例监测方面,全市超过400家医疗机构常年对发热病人开展登革病毒抗原(NS1)筛查,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一旦发现即时报告,及早处置。蚊媒监测方面,全市177个街镇设置了500多个蚊媒监测点,每周对各类公共场所开展蚊媒监测,监测结果均通过市疾控中心的公众号以蚊媒地图方式向公众发布。

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广州市坚持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即每年开展一次全市性爱国卫生月活动、各区每月开展一次环境卫生整治统一行动、各街镇每周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清理蚊媒孳生地及卫生死角,减少蚊媒密度,改善人居环境,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

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确保疫情防控精准快速。一旦发现登革热病例,属地卫健疾控部门立即指导街镇对病例活动的区域进行应急灭蚊,街镇同时组织人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蚊媒孳生地清理。市卫生健康委推动设立的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在登革热疫情处置中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坚决守护群众健康安全。根据登革热发展态势,及时做好医疗资源统筹调度,并指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作为登革热重症定点收治医院,组建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组,建立病例会诊转诊机制,最大限度保障重症病例得到及时治疗。

呼吁共同参与 群防群控

登革热是一种可防可控的传染病,为何广州仍需投入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防控?张屹解答道,登革热通过蚊媒传播,很难完全阻断,如果在早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病例就会呈几何倍数增加。并且,虽然大部分登革热病例症状较轻,但随着病例数增多,仍会有一定比例的重症病例,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目前登革热还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我们全力以赴防控登革热,就是为了避免人群的大规模感染,降低发病率,保障群众健康。”

在访谈最后,张屹强调,登革热防控需要全市共同参与、群防群控,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和居民个人须落实四方责任。各部门要发动各管理单位共同参与防蚊灭蚊和登革热防控;各单位业主要负责其产权区域的防蚊灭蚊工作,每周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一旦发现病例,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应急灭蚊、孳生地清理、病例管理等处置措施;居民个人要做好住家和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要定期翻盆倒罐清积水,至少每周开展一次家居环境卫生清洁。“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这座城市的蚊媒密度肯定会大大降低,我们会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张屹说。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寒梅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