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10 月 24 日,宁乡市老粮仓镇江花村杨华江畔, 沐浴在秋日暖阳下的稻田一片金黄。收割机来回运转,割下 一茬茬饱满成熟的稻穗。这些 “老粮仓”的老品种水稻——余赤米,将通过“江小花” 销往各地。
10月24日,在宁乡市老粮仓镇江花村,收割机正在收割老品种水稻余赤米。这些带着老味道的大米,将通过“江小花”供销社销往各地。
提起 “江小花”,村民们无不夸赞:“江小花”不仅为村集体增收,还帮有需要的村民代销了 66 万元农产品;有了 “江小花”, 村民们办酒席节省了开支,并遏制住了大操大办的铺张浪费之风; “江小花”还 助力拓宽了原本狭窄且多次发生事故的村道,让村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众人所说的 “江小花”,并非某一个人,而是江花村创新打造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供销社。自“ 江小花 ”成立以来,从村集体及村民增收、移风易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助推着当地乡村振兴。
老品种生态种植,新品牌带火 “村货”
10 月 24 日,记者走进江花村的 “江小花”供销社,发现不少产自当地的大米、茶油、茶叶、豆腐乳等,以精致包装的模样呈现在货架上。
江花村党总支书记文胜良如数家珍,他指着货架上 “忆江花”品牌的大米说,这是该村生态种植的老品种余赤米。
在“江小花”供销社,江花村打造品牌、标准化加工、包装的老品种大米、山茶油等,摆在货架上,有效提升了本村农产品的附加值。
老粮仓镇是历史悠久的重要产粮区,早在唐朝时期,朝廷便在此大量囤积官粮,老粮仓因此得名。不少老品种水稻,曾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一辈辈人。
近年来,江花村村集体统一流转 2000多亩水田,在部分水田推广生态种植,让老品种焕发新生机。
“这类老品种的大米煮出来之后,香味浓、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平均能卖6.8块钱一斤。”文胜良说,诸多农产品因缺乏规范化加工流程、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等,无法在市场上架销售,江花村便着重解决这一“痛点”问题,通过打造品牌、标准化加工、包装,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同样的模式,运用在当地茶叶、山茶油等产品上。 2000多亩的茶园、1000多亩的山茶油生产基地,部分地块曾一度闲置,如今,在品种改良、工艺创新与品牌塑造等系列举措之下,成了助力村集体增收的“金土地”。
农产品 “颜值”上来了,销售如何解决?2023年3月,江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湖南忆江花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江小花”供销社,一方面,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潮之中拓宽线下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打造“江花Go”线上销售平台,销售上述各类农产品。
多点发力之下,江花村去年村集体收入增至 177万元。“江小花”促进增收的不只是村集体,还有诸多村民。
村民张笔林家中有 3个孩子,她身体状况不佳,平时在家养蜂、摘茶、烘鱼仔,并做一些豆腐乳、坛子菜补贴家用,但销路存在问题。“江小花”供销社成立后,凭借其平台帮村民开展爱心代销服务。
“‘江小花’真是帮了我们全家的大忙。”张笔林粗略一算,去年,该供销社帮她代销蜂蜜、干鱼仔、茶叶等,共 2.79 万元。今年,她的蜂蜜和茶叶仍在此代销。截至目前, “江小花”已帮有需要的村民代销 66 万元农产品。
“江小花” 承办小席,使巧劲移风易俗
上周, “江小花”供销社工作人员喻成香 等人 为一件事接连忙活了 3 天 ——为两户村民承办 酒席 ,配送食材、调料及碗筷等物品。与其一同提前上门的,还有村民小组长等人,他们共同劝导村民控制酒席规模,不要铺张浪费。
原来,承办酒席是 “江小花”的另一项主营业务。但“江小花”不只是做生意那么简单,还通过标准化、简约化办席,潜移默化地推动当地移风易俗。
该村村委会与 “江小花”联动红白理事会,将“小事不办、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倡导村民控制酒席规模和标准。与此同时,“江小花”通过打通一手货源渠道,以低于市场价的实惠价格让利于当地村民,并严把食品安全关、新鲜关,得到众多村民的青睐。
“自成立以来,‘江小花’已承办了 100 多场红白喜事。 ”该村党总支副书记谢志南介绍, 借着酒席村民聚集之机,村干部、组长等人会同步宣传文明乡风、基层治理相关政策。 如今, “江小花”不仅助力遏制了本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浪费之风,还带动着周边村的改变。
小收益带动共建,大实事促成共享
如果说, “江小花”上述业务的收益是取之于民,那其最终归处是用之于民。
“搭帮有‘江小花’,这条路完成了改建。”在江花村八组, 68 岁的村民小组长喻水平散步于宽阔的村道上,这条路原本只有三四米宽,加之弯多坡多、遮挡物多,视线不佳,其狭窄弯道处曾多次发生交通事故。
“江小花”供销社将收益用之于民,在江花村八组的村道得以改建拓宽。
去年,村里将 “江小花” 10 多万元的收益投入到该村道的拓宽改建工程之中,沿线 70 多户村民又捐资 10 多万元,并筹工筹劳。 “村级投入带动、村民共建共享”的模式,让这条道路蝶变,村民纷纷感慨“江小花”为大家办了一件大实事。
这是 “江小花”反哺当地民生改善的一个缩影。据悉,“江小花”把收益按照“ 334 ”模式进行使用,即 30% 用于分红给全村低收入群体、 30% 用于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40% 用于村级产业发展,并携手公益组织打造 “慈善超市”,帮扶脱贫户、监测户等低收入家庭 104 户,推动着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该村还以党员 “三亮三比”行动推进“三长制”工作,并将其融入“江小花”的日常运转之中,村“两委”成员、党小组组长、村民小组组长等人共同参与。
“成效越来越明显,大家也越干越有劲,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这又进一步促使‘江小花’和其他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得更好,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文胜良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这更让文胜良等人对 “江小花”的未来充满希望与信心。
如今,在老粮仓镇这个农业大镇,除 “江小花”以外,长田村的“链上长田”花猪全产业链、星石村的“薯”光产业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接连“上新”,为老粮仓带来新变化。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