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刚学嘛,每天能干四十来件儿,多劳多得。”10月17日,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共富工坊”内,社区居民李富霞双掌在布料间摩挲翻飞。
不久前,她和其余50个女工都还四散在周边县城打零工,乘穿梭在城乡间的面包车早出晚归。“现在下午5点下班,老人小孩有热饭吃了,加班还有加班费和计件的钱。”李富霞对这份新工作十分满意,嘴角和眼角弯弯。
9月起,一座宽敞厂房在杨庙落地开门——经过省派驻垦利区工作队等的多方协调,东营钰燚服饰公司老板王瑾带着大笔订单来到了“共富工坊”,“李富霞们”有了新工作,不用再四处找零活。
20世纪70年代,黄河南展宽工程启动,11个村响应号召自愿迁居狭小房台。“那时才五六岁,也拿着锅碗瓢盆跟着搬家。”李富霞回忆,2016年,滩区迁建,村民从房台的老房子搬进了社区的楼房。“不仅住得舒服,现在连工作都给解决了,那还能不高兴吗?”
“共富工坊”不远处,南展区历史文化馆记录着黄河岸边11座村落的迁建往事。“当时都说村民为黄河的安全做了很大贡献,看现在的日子,是很值得啊。”李富霞动情地说。
(大众新闻记者 张瑞雪 王瑛琪 李明 聊城日报 沈欣欣)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