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第五次省际联席会议在盐城召开
10月29日,淮河生态经济带第五次省际联席会议在盐城召开,总结交流沿淮地区协同发展工作经验,谋划新一轮省际重点合作事项,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着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沿淮五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大力支持下,在五省及29个市(县)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发挥省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紧扣省际重点合作事项,健全推进机制,强化省际对接,紧密协作、同向发力、各展所长,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合作成效更加显著。
加快打造沿淮绿色生态廊道
五省始终把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统筹国土空间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探索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
在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方面,江苏、安徽签订了《苏皖交界地区跨界河湖联保共治备忘录》,召开苏皖交界地区跨界河湖联保共治联席会,形成跨界河湖问题清单,组织开展苏皖鲁三省联合打击跨界违法排放水污染物行为专项行动、跨界涉水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
在加强重点河湖治理保护方面,落实苏皖鲁豫4省8市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公开发布实施《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湖北省制定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划定淮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河南桐柏县和湖北随县开展司法环保联动保护淮河源头。
在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方面,江苏、安徽在项目环评共商、移动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展省际共建,推动长三角及苏皖交界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共享、预报、会商和应急联动。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五省加快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能源运输保障。
水运方面,引江济淮一期航运工程全线实现试运行,二期航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淮河干流航道(蚌埠闸至红山头段)整治工程交工验收。淮河红山头至京杭运河段规划等级提升至二级,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盐城港响水港区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正式通航,连云港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改扩建工程计划年内开工。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已达到国家二级航道通航标准,济宁至东平段航道“三改二”(柳长河段)工程开工建设。
铁路方面,日照兰考高铁全线贯通,宁滁城际铁路安徽段通车运营,合肥-武汉、潍坊-宿迁高铁开工建设,上海-南京-合肥(沪渝蓉)沿江高铁、雄商高铁、平漯周高铁、合新高铁,淮宿蚌、阜淮、宁淮城际铁路等加快建设。随州-信阳高铁(合康高铁)正式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公路方面,京武高速武汉-大悟段、连宿高速公路沭阳-宿豫段、阜溧高速公路建湖-兴化段、阜阳-淮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合肥-周口、徐州-淮北-阜阳、济宁-商丘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
航空方面,济宁大安机场完成转场运营,阜阳机场、盐城南洋机场T1航站楼、徐州观音国际机场T1航站楼完成改造投用,枣庄机场、扬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临沂机场、淮安涟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
水利方面,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全线实施,淮安枢纽、滨海枢纽、二河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引江济淮(河南段)、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等2项工程基本建成。
能源方面,日照至濮阳至洛阳原油管道平稳运行,中俄东线济宁支线总体建设进度达到75%,山东管网南干线枣庄支线完成项目立项,江苏稳步推进田湾核电7、8 号机组工程,徐圩核能供热厂项目获得国务院核准,苏皖豫输气干线(江苏段)加快推进。
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五省立足各自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协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联手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创新势能持续汇聚。5省17市共同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政策十条》。山东充分发挥鲁南科创联盟作用,深化流域内全方位科技开放合作。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徐州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深地工程多场耦合动力灾变试验仪”,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全球首艘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进入舾装阶段。
产业链条加速延伸,徐工机械在周边300公里范围内产业配套达70%至75%,带动徐州在宿州、淮北等市建设合作产业园区,宿徐现代产业园入驻企业达180余家。信阳-苏州对口合作持续推进,信阳累计承接苏州企业转移项目138个。山东组织举办对接长三角重点产业协作推介会,集中推介鲁南4市355个产业合作项目,现场签约金额143.8亿元。湖北广水市、随县充分对接河南信阳市,开展产业一体化布局。徐州市铜山区安全应急产业集群、扬州市邗江区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集群。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落实粮食党政同责,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和粮食供给能力基础。江苏培育壮大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45家;安徽立足资源禀赋、错位布局,重点打造皖北5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山东推动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组建54个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河南大力推动稻米、中药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建设漯河中国食品名城、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湖北实施农特产品倍增计划,重点打造香菇、香稻、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链。
文旅产业加快融合,阜阳牵头成立“阜阳城市圈暨皖豫七市文旅联盟”,共谋文旅融合发展新机遇,宿迁骆马湖成功创建淮河生态经济带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山东积极打造“走进孔子”“海岱考古”等品牌文旅活动。
此外,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深化,五省将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作为服务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人力资源流动的重要举措予以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构建,五省持续加强对接交流,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深化国内区域合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