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工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现实需要,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抓手。
既要企业发展,更要碧水蓝天。面对“环保大考”,襄阳市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通过深挖根源、找准症结,制定可行方案,开展了一场自我提升的绿色革命,坚决杜绝“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推动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持续擦亮襄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300家企业开展环境深度治理
“我们今年更换了3台天然气低氮燃烧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由过去的130毫克/立方米降至31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年减排量大约为0.4吨。”近日,在襄阳高新区戴瑞米克襄阳电池隔膜有限公司内,该公司技术工程师骆冬向记者展示锅炉集中监控系统。
为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公司于今年6月完成了3台天然气低氮燃烧锅炉替换项目,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同时,该低氮燃烧的锅炉自带锅炉烟气热能回收装置,将燃烧的废气热量转化为热水进入锅炉,降低能源消耗。经数据统计与估算,新锅炉投入使用之后,预计天然气消耗量将降低10%。
生产车间内,大厂房“套着”小厂房,操作工人戴着防护面罩,收集着废弃的边角料。这些边角料经过回收粉碎后将被“回炉重造”,实现循环利用。骆冬介绍,新安装的3台(套)粉尘过滤装置可以对上料环节产生的微量粉尘进行负压收集,为员工提供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
襄阳光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将喷涂车间改造成标准化密闭负压收集涂装房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30毫克/立方米,预计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总计约22.7249吨/年。涂装房内新建的2套高效“沸石转轮+蓄热式焚烧”处理设备将喷漆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废气负压收集进入末端净化处理后排放。此项目总投资约1350万元,获得中央大气资金607万元。
精准执法,才能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与安全感。今年3月,市生态环境局启动企业环境深度治理专项行动,首批聚焦化工、医药、农药、铸造、表面涂装、涉及重金属、危险废物处置等7个行业共计300家企业,逐个开展环境问题现场诊断,帮助企业查找环境安全隐患,“因企施策”制定措施和方案。
“望”——深入探查看全貌。组织帮扶工作组,直击企业产污治污环节,全面了解企业环保治理各个环节的真实情况。
“闻”——精准定位找异常。以非现场执法监管方式,监测企业废气收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排放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执法人员迅速处置。
“问”——座谈交流听诉求。通过上门走访、组织座谈等形式,面对面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产污治污、环保治理等方面的需求和困难,现场予以答疑解惑。
“切”——找准症结通经络。针对“顽疾”开出治理“良方”,指导企业“照单拿药”。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帮助企业疏通脉络,推动环保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300家企业共发现问题1853个,解决1553个。通过生产、运输、存储、输送和末端治理等环节改造升级,企业污染治理效能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双优化”
“我们在市市民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提供资料申请后,辐射安全许可和放射诊疗许可就一起拿到了,省时又省心。”11月1日,市牙卫士口腔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牙科诊所开业需要办理辐射安全许可和放射诊疗许可。以前,两项许可需要分开办理,时间长、多头跑。现在,只需在一个环境窗口办理即可。
今年以来,该局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减材料、简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优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跨部门联审联办、“两证同发”、审批事项瘦身等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展跨部门联审联办。为解决医疗机构办证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行政审批局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机构辐射安全许可和放射诊疗许可跨部门联审联办,实现了“一次申请,三事联办,两证同发”。
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同发”。上个月,市生态环境局襄州分局同时向湖北鑫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发放环评批复与排污许可证,成为我市首例。两个事项办理合并,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审批事项再瘦身。今年5月,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取消了“夜间建筑施工许可”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审批事项瘦身减少了企业和群众跑腿的次数。
优化政务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实行集约化审批、一次受理、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通过政务服务窗口“一把手”沉浸式办证体验,推进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标准化、高效化、便利化,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服务事项。
宽严相济执法体系有力度有温度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执法要严,还要准。
今年上半年,华新水泥通过一系列环保设施改造后,已升级为重污染天气绩效B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可像平常一样生产。
环境绩效水平先进的企业可以减少或免除应急响应,所以,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绩效等级申报。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0家B级及以上企业,在全省排名第二。
与此同时,我市实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对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减少现场执法检查次数,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以非现场方式为主开展执法检查,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一年来,通过非现场监管方式2883次,发现异常情况,督促指导企业及时整改。
在执法中,全面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宽严相济的监管方式,在严格执法监管同时,常态化做好帮扶指导,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两年来,对20余家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免罚金额近150万元,真正做到温情执法、柔性执法、精准执法,让执法更有温度。
在餐饮油烟整治、施工工地管理、排污单位监管中,我市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而是让其按要求如期完成整改。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抓环保不能靠应急,靠的是厚积薄发。”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系统将重点围绕查摆问题、深挖根源、建立长效机制等内容,全面收集环境领域问题线索,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做法,坚持刚柔并济,以更严要求、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坚决破除“顽瘴痼疾”,推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来源:襄阳日报 吴芳 李丹 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