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唐雨)医疗改革重在解决老百姓看病的“急难愁盼”问题。三明医改,则是福建省三明市在医疗、医保、医药领域进行的一系列联动改革。这项改革始于2012年,旨在解决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费用,从而使患者、医生和医院都能从中获益。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将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习借鉴福建三明医改经验。11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重庆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庆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相关做法。
那么,三明医改在重庆落地如何?有哪些创新办法?人民群众有何反馈?近日,华龙网记者跟随国家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深入重庆各级医疗机构及数字医学影像云中心调研三明医改推广情况,近距离观察医改落地的细节。
边远地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服务
重庆市辖区有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3200万人,其中仍有933万农村常住人口。
针对群众尤其是边远地区看病不方便、不高效的问题,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和均衡布局。经过一系列的改革,2023年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了56.4%,较2019年增长了5.6个百分点。 例如,重庆以“县聘乡用”的方式向乡镇卫生院派遣区县级医院技术骨干,每年不少于1000人。
“我们卫生院过去科室设置不全、医务人员水平不高,通过全区医疗‘反哺计划’,卫生院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德惠介绍,16名“区聘乡用”人员指导卫生院新建了儿科、消化科等,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卫生院现有8名医生可独立开展胃镜检查、儿科诊疗、全身麻醉等20项新业务。儿科年门诊量超1.5万人次,群众不再需要跑到30余公里外的区级医院看儿科。
同样享受到便利的,还有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的牛大爷。牛大爷今年72岁,儿女都在外地,平日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在家。4年前,牛大爷的老伴不幸罹患肺癌,手术之后恢复情况良好,但需要定期复查胸部CT。那时,牛大爷和老伴需要从歌乐山上乘坐50分钟的公交车到山下的重庆市肿瘤医院检查,途中还需要转车,来回的路程让老两口倍感疲累。
2022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周戈通过“县聘乡用”改革下沉到歌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CT影像阅读诊断培训,同时结合歌乐山片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较多的特点,加强老年人急诊急救培训。歌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此为契机,投入380余万元配置了一台GE16排螺旋CT,不仅扩展了中心的医疗业务范围,也方便了辖区群众看病就医。
“想不到现在在社区医院就能做CT检查了,还有区人民医院的专家把关,不用像以前看病还要坐公交车下山浪费很多时间,真的太方便了。”牛大爷高兴地说。
远程心电急诊30分钟内完成
“这里有条联芳社区服务中心上传的心脏B超的病例,赶紧查看一下。”11月5日上午,设在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沙坪坝区人民医院)的沙坪坝区远程超声诊断中心内,远程专家组正在审核基层医院上传的超声影像及诊断报告。
“我们每天会审核约700例这样的病例报告,高年资的专家会轮流在这里坐班。” 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超声科主任杨希说,远程超声诊断中心自2021年10月运行以来,沙坪坝区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接入系统,患者的每一条影像数据,都会被AI+人工精准判读。
“比如说一个心脏要有多少张图?存储质量怎么样?测量是否标准?病灶是否完整?报告的描述是否标准规范?我们会有多个指标来对每个报告进行审核,有错误的地方就给他们改过来,再通过系统回传到基层。”杨希介绍,目前,沙坪坝区已建成远程心电、远程检验的诊断中心,让基层医院的漏诊误诊率从最初的6.1%降低至目前的0.42%。
同样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的,还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该医院构建了连接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入网的机构已经达到了158家,覆盖全市的36个区县,同时辐射到了四川、西藏、新疆等地。
“我们的远程医疗服务正在不断提高它的响应速度,比如我们的远程会诊急诊在1小时内响应,平诊在6小时之内就能得到安排;我们的远程心电、影像急诊30分钟内完成,平诊当天完成诊断;我们的远程病理在24小时内能够完成诊断。目前,整个远程医疗协作网已经服务达到243万例次,有效地方便了基层群众的就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吴昊说。
在基层卫生院,远程诊疗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渝北区龙兴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德惠说:“群众在我们卫生院做了检查检验后,数据立即上传到上级医院诊断并出具报告,同时与所有入网医院实现跨院调阅、互认。今年以来,上级医院帮助诊断6600多例,群众不再需要跑到30余公里外的区级医院。”
据悉,目前,重庆各区县全面建成“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资源共享中心,让医疗大数据充分跑起来,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每年服务群众超过300万人次。
今年以来“医检互认”为重庆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57亿元
11月5日,市民小李来到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生通过数字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了医检互认,直接在系统里调阅了她此前在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的检查结果,并据此作出诊断。“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建议我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持续治疗,现在确实很方便,也不需要再进行检查,节约了费用和时间。”小李说。
小李能够便捷就医,得益于“医检互认”应用的推出。通过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打造的“医检互认”应用,建立起全市统一的数字医学影像云平台,联通全市1233家医疗机构,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
在重庆市数字影像云中心,所有的数据都汇集到了这里。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已注册机构、当日上传机构等数据。工作人员随机点开一家机构,当日各时间节点的检查上传量一清二楚。
重庆市数字医学影像云中心负责人冯禾介绍,“医检互认”应用上线9个月来,数字医学影像云平台汇聚影像检查数据超4162万份,包括放射、超声、病理等。通过平台共享互认,减少重复检查59.56万人次,人均节省检查与排队取片时间4小时以上,单次就诊减少跑动次数2次以上。
一地检查全市互认,一次检查终身查询。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介绍,“医检互认”应用,由市级搭建统一标准、统一结构、统一质量的数据库,建成互认共享平台,实现跨层级、跨机构医检互认。今年推行以来,跨医疗机构互认量达到69.7万人次,直接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57亿元。
来源: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