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开幕式和主论坛。今年的论坛首次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政府联合主办。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的背景下,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将成为与会嘉宾聚焦的话题。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按下‘加速键’。”11月初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对大湾区给予高度关注。以今年的大湾区科学论坛为契机,粤港澳科技交流和协同创新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协同打造全球
原始创新高地
10月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王生等专家一行赶赴香港,与港澳8所高校分别签约,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台同步辐射光源——南方先进光源。
“内地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将共同探索南方先进光源合作建设新模式,实现大科学装置的共建共享。”王生说。
中国散裂中子源、江门中微子实验、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大科学装置集群正在大湾区加速形成。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如何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大湾区各地不断探索。
在广州,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在穗港之间建设一条高速的“点对点”光纤网络专线,港澳用户可方便快捷地使用“天河二号”超算资源;
在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与港澳科研机构保持合作互动,7000多个注册用户中1/4来自大湾区,已完成1700多项用户实验课题。
2019年启动建设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则是三地共同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已建成31家。广东还在推动实施由港澳方牵头建设联合实验室的新模式。
“广东将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为支点,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高地。”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说。
广东科研经费
跨境拨付至港澳超4.6亿元
不久前,《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支持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在河套合作区共同设立创投基金,这将为科研人员在河套合作区创新创业带来新的利好。
科技要素的互联互通是加强科技合作的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资金、人才、数据、科研物资等要素加速流动。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广州)在香港、深圳分别设立了分部,此前,实验室向香港分部依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成功拨付3800万元科研经费,这是广州市首笔科研资金成功跨境拨付。
“打通‘资金过河’的渠道,极大便利了香港科技工作者参与内地科技计划。”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创系主任钱培元说。
广东支持港澳科研机构牵头或参与本省财政科研项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面向港澳开放,截至目前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至港澳累计超过4.6亿元。
在人才交流方面,大湾区内地9市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已全面落地,同时,横琴、前海、南沙、河套推行税收等优惠政策,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的“强磁场”,各类人才“北上南下”,交流密切。
随着粤港澳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大湾区不断锻造科创“硬实力”。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二位。
南方日报记者 卞德龙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