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智慧电网“擎天”特种作业机器人、智慧电网慧眼无人机、基于液氢储能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一件件能源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在11月22日齐聚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为广东省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拉开序幕。
这场小型模型展览仿佛一张描绘广东能源科创实力的精彩画卷,吸引了与会嘉宾驻足观看,也反映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当下,广东作为能源消费大省,抢抓“创新”这把开启能源转型之门的“金钥匙”,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为发展蓄能提质的成效和决心。
科创助力,能源产业多点开花
“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研发新型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的硬核技术产业,将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在大会上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前我国以技术创新推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能源消费大省、资源小省,广东一直积极探索多渠道强化能源安全保障。鼓励能源科技创新、积极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是广东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
新能源、非常规油气、先进核能、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技术,是全球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广东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新科技也在能源产业的不同领域持续涌现。
目前,广东风力发电机组、逆变器、高效太阳能电池和集热器、氢燃料电池电堆等研发制造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氢能利用、储能技术、充电桩和智能电网建设位居全国前列。
在核能领域,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陆丰核电项目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在输电技术方面,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牵头创新的超大规模海上风电海陆一体直流输电系统,开启了远洋风电直送的新模式。
在海洋深处,风电机组持续发电,然而如何将宝贵的电源输送回陆地上,却成为一大难点。过去,风电登陆后,常常依赖“登陆点换流站+交流架空线”方式实现陆上电能传输,所占陆上走廊容量大。现在,在阳江三山岛,世界首个超大规模、海陆一体超高压柔直工程将大规模海上风电电能汇集后,通过直流架空线直送负荷中心,让陆上走廊节省50%。这项创新技术,为我国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提供了可复制、易推广、低成本的“新路子”。
从海洋深处到高空送电,创新始终是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广东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源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成果正持续涌现。
政策灌溉,能源科创成果持续涌现
广东能源何以不断涌现创新科技?
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广东能源领域产业科技创新夯实地基。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胡洪在大会上介绍广东省新储能产业的发展情况时说:“广东海上风电形成全产业链能力,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加快集聚,波浪能、可燃冰等未来能源加快探索,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新型储能产业基本形成覆盖电池材料、储能电芯、变流器、系统集成和回收利用的储能电池全产业链,比亚迪、亿纬锂能、华为数字能源等龙头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
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是广东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活跃的关键。
大会上,广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培育壮大能源产业集群等重点任务,并明确“到2027年,将广东省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广东频频发布能源产业与科技创新互促双强的推进政策,今年7月出台的《广东省能源产业科技创新研究指南》引导产业关注行业内热点创新领域,鼓励能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积极开展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项目研究。
“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方案出台,将助力广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引能源科技创新人才。”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饶睦敏说,“这都为广东取得一系列成果奠定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同期还发布了广东新型能源体系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重点工程。据广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对近180个申报项目层层遴选评审,最终优选出15个广东新型能源体系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工程聚焦广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大科技需求,谋前沿、强基础,合计将投入经费超过237亿元,将充分发挥重点工程在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中的牵头引领作用,成为广东前进的强动力。
延长补短,广东能源产业向“新”而行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能源产业一边快速发展,一边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当前,广东能源产业还面临部分能源技术装备尚存短板、能源技术装备长板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堵点卡点。”饶睦敏说,“需要广东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落在广东的大型清洁能源央企,多年来中广核在广东在运在建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近600万千瓦,先后在粤东、粤西打造了多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央企科技创新的作用,直面产业痛点、难点,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成果,补齐相应技术短板。中广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表示:“中广核投运了国内首个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伏羲一号’,建成了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汕尾分中心,为广东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广东,活跃的市场充分释放了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为产业科技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成果。如何用好企业这份宝贵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已成为推动科创与产业互促双强的发展共识。
大会主会场,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联合中广核、广东能源集团、中国能建广东院等广东省15家能源领域龙头企业,稳步推进“广东省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促进会”筹建工作。促进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平台功能和作用,聚合“产、学、研、融、用”资源,服务全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会将分散的创新力量织成一张彼此互通的网,为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托底护航。
对制造业来说,在产品正式发布前的中间试验环节是从研发设计到工业化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广东能源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能源技术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业对“中试平台”的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大会同期,中广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能源集团、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分别介绍了广东省未来能源中试平台的建设和研发计划。未来,中试平台将成为广东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跃向实际应用的跳板,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大会上表示,希望广东携手港澳,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能源产业重要策源地。如今,广东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已稳居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首,彰显了产业的创新活力。相信这份活力会持续“点燃”广东能源科技创新的引线,助力科技转化为产业灿烂的成果。
策划:何静文 李美仪
统筹:覃玲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高雅雅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