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涉台活动

投身“百千万” 台胞在行动粤台农友齐思共话两岸农业合作

发布时间:2024-11-27 15:59:16

  11月21日,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粤台农友恳谈会暨沙腰两岸农民合作社生态农创市集交流活动在东莞市石碣镇沙腰码头成功举办。

  活动以“投身‘百千万’ 台胞在行动”为主题,由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主办,借助东莞市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檀香岛研究实践所和沙腰两岸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大平台,进一步深化两岸农业、文化、旅游、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建立两岸沟通桥梁,展示广东发展机遇,吸引更多台胞台青到中国大陆交流发展,探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

  省台办副主任肖兵,市台港澳事务局局长黄慧红,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美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香杰新,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会长、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宏钦,以及沙腰两岸农民合作社运营专家顾问、社员,省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农业经理人,台胞代表近200人参加活动。

  活动期间,领导嘉宾共同见证“东莞市沙腰两岸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为两岸农民合作再添动力。今年1月,为促进沙腰村、檀香岛资源共享、发展共商、平台共建,双方签署两岸农民合作社战略合作协议。5月,两岸农民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本着岸岛联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两岸农民合作社大胆探索两岸农业合作、青年研学、基层交流、人才引进的方法和渠道。正如两岸农民合作社总经理赖澂筠女士所言,两岸农民合作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秉持联动的理念,保持融合的初心,藉由两岸农民合作社的设立,跟台湾增加更多联动,以优质农副产品和技术输出作支撑,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赋能。对于未来两岸农民合作社的规划以及两岸农友在莞的发展、两岸乡村融合,赖澂筠女士表示充满信心和希望。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为合作社运营专家顾问颁发聘书,开展项目签约。两岸农民合作社理事长、沙腰村党委副书记吴海良给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专家颁发顾问聘书。两岸专家顾问为农民合作社项目引入权威指导和科学支持,充分认可其在农业发展、两岸融合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贡献,为两岸专家搭建乡村振兴平台,一展所长。签约仪式上,东莞石碣沙腰村与台湾宜兰县北成社区签订友好村(社区)合作协议,这是东莞市首次与台湾地区基层签订友好村合作协议,是莞台携手“百千万工程”、共促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也是莞台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签约的公司中,不乏农业生产、农副产品以及生物技术公司的身影,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共同提升两岸农业的竞争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为两岸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肖兵副主任对沙腰两岸农民合作社的揭牌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理念,两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发展、融合发展。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就是促进粤台两地民间和基层交流融合、推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希望大家以这个平台为抓手,积极推动两岸乡亲深入了解广东“百千万工程”等重大部署,推动台胞抢抓重大政策机遇,在实现乡村高质量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合作。

  陈宏钦会长表示,农委会将一直致力于搭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两岸农业技术的交流推广,推动两岸农产品的贸易合作。未来,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两岸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农业技术创新和升级,促进两岸农产品交流正常化、品牌化、市场化。

  当天的恳谈会和农创市集上,两岸农友、专家顾问围绕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社区营造等话题分享经验心得,两岸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嘉宾和台胞们近距离品尝两岸农友的丰硕成果,畅谈对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认识和思考。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两岸乡建专委会主任吕绍麒表示,东莞两岸农民合作社的建立意义重大,未来可作为向产业乡村化转变的试验田,许多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台商台企可尝试乡村规划、乡村健康、乡村文旅等方面,推动乡村风貌多样性和产业多元性。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翟留栓则表示,台湾农友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有系统性探索、多元化经验,在环境治理、土壤改良、社区营造等方面对我们大陆的乡村振兴非常有借鉴作用。东莞作为工业大市,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方面具备科创优势,适合为全省率先探索未来农业的发展路径。(东莞市委台港澳办)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