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把最难的病症转到我这里,如果我这里也治不好了,那会让患者很绝望。”在角膜病这一领域,史伟云教授是国内顶尖的临床名医。
史伟云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眼科系主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40年专注我国常见致盲眼病——角膜病防治,由他操刀的角膜移植手术超1.5万例,领导团队年均角膜移植手术量占全国的1/8,在解决我国角膜供体匮乏和创建角膜病诊治技术体系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解决了我国角膜盲患者及时和长期复明的历史性难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有时候,就是临床把你逼得要去探索。”史伟云说。中国早期眼科手术教科书引进于前苏联、美国,但史伟云发现如果照搬教科书来做手术,效果并不好。他便开始根据中国人的病情,研究开创了多种新手术方式和新医疗技术。
实践出真知。史伟云研发全球首个临床广泛应用的生物角膜、生物羊膜、生物结膜及国内首个复合人工角膜等产品,拿到了国家Ⅲ类植入性医疗器械注册证,解决了中国超40%的角膜供体匮乏;创新应用逐渐压迫加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晚期圆锥角膜,获得了与穿透性角膜移植一样的光学效果,大大提高患者远期手术成功率;创造应用多层羊膜移植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基质坏死型HSK,解决了长期困扰眼科临床的一大棘手难题,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创新应用小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穿孔,用1个供体材料为5—6位患者治疗边缘性角膜穿孔,极大限度解决了角膜供体匮乏对患者的影响。
史伟云不仅是科研精英、临床名医,更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作为中华医学会角膜病学组组长,史伟云以推广传授角膜移植技术为己任,高度重视眼科人才和基层医师的培养工作。他主持成立首个国际角膜移植手术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培训200余名国内高级医生与10位国外医生。省眼科医院作为山东省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每年通过举办学习班和继续教育的形式培训基层眼科医生,12年来已累计培训4300余人次。在谈及对年轻一代医生的期望时,史伟云说:“要耐得住寂寞,把基础打牢。”
对史伟云的采访是在他工作间歇进行的。刚刚查完病房,史伟云即将开始一场新的手术。“眼疾患者能经过我的治疗,减少痛苦,或者能重见光明,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每一天,史伟云都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一名光明的“摆渡人”。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