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奏响生态与经济交响乐
不久前,忻州大剧院内,一场以展示河曲历史文化为核心的现代音乐剧《大河长歌》震撼上演。这部音乐剧不仅展现了河曲人民与黄河相伴相生的悠久历史,更映射出河曲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看到这部剧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位观众眼含泪光地说道,“河曲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真没想到现在会发展得这么好。”
河清盛世,曲著华章。河曲县几代人70多年接力治河,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绿色发展的精彩答卷。12月初,山西晚报记者走进河曲县,近距离聆听这首“大河长歌”,透过河曲这个“弯”看黄河流域生态蜕变。
生态治理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晋陕蒙拐弯处出了个河曲县。”
河曲是中国唯一以黄河弯曲命名的县城。塬坝连绵、沟壑纵横,黄河在这方土地上留下了鬼斧神工般的地貌。这里写满了人与自然共处、共生、抗争的曲折动人故事。
上古时期,大禹曾在这里治理水患,疏通河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曲涌现出了贺六十九、苗二满红、王海元等享誉全国的治河英雄;上世纪80年代初,苗混瞒开创“户包治理小流域”先河,掀起全民治山治水高潮;进入新时代,河曲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治山治水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整体规划,奋力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迈进。
初冬时节,走进河曲县,天空湛蓝,群山环抱,树木虽然已褪去了繁茂的绿叶,但依然挺立着,黄河水在此悠然流淌。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河曲县近年来在生态治理方面的不懈努力。
田巨峁村,一个昔日沟深坡陡的小山村,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与特色产业发展,不仅高标准完成了7.5公里的通道绿化与8000亩的荒山造林,更在整沟治理后实现了整村搬迁。搬迁后的田巨峁村,依托特色经济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建成3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站、6000头种猪养殖场以及千亩红辣椒示范片,如今已是田畴广布、年丰岁稔的繁荣景象。
“过去我们这里都是荒山秃岭,一下雨就水土流失严重。”田巨峁村的村民李大爷回忆起过去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现在可不一样了,你看这山,这水,这林,都是我们这些年一点一滴努力换来的。”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河曲县积极践行生态发展理念,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中统筹实施。整沟治理、退耕还林、湿地修复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相继实施,使得河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如今的河曲,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我们村现在可是全省的旅游示范村。”榆岭窊村的村民小王自豪地说,“过去我们这里是‘兔子来了都不拉屎的地方’,现在可是大变样了。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河曲县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年来,该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牵引,对黄河流域河曲段进行切片分块,组建专项工作组,全方位、一体化推进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河曲县成功打造了黄河湿地公园、沿黄绿色生态长廊等生态景观,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众多珍稀野生动物在此栖息。
产业升级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河曲县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河曲经济技术园区内,一家新材料企业——山西中能汇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繁忙有序。
“我们公司是集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材料企业。”公司负责人吕霄博士介绍道,“选择回到家乡发展,是因为我看到了河曲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方面的决心和行动。我相信,未来我们的企业会在河曲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除了新材料产业,河曲县还依托丰富的海红果树资源和深加工企业,全力打造“河曲海红”区域公共品牌。如今,海红果已成为河曲的一张靓丽名片,带动了当地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的海红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还远销国外。”一位海红果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我们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更得益于河曲县对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大力扶持。”
文旅融合展现文化自信新风貌
作为民歌之乡、二人台的故乡,河曲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河曲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黄河文化、西口风情融入旅游发展之中,不断将文旅产业的“面”撑开、做大。
如今,众多旅游观光、写生、摄影等爱好者前来观黄河、望长城、品美食、听民歌,带“火”了沿线的农家乐和“黄河人家”主题民宿。
河曲黄河湿地公园是我省在黄河主河道上建立的第一个湿地公园,自2020年建设以来,不仅为河曲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黑鹳、天鹅、苍鹭等一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此栖息,是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例证。
“山青了,水绿了,河曲有了自己的天鹅湖。”摄影爱好者邬海峰已经连续三年在河曲拍摄到各种候鸟。目前,河曲湿地鸟类中,有黑鹳、遗鸥、白尾海雕、白枕鹤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有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白琵鹭等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湿地鸟类占山西湿地鸟类种类的70%以上。整体环境的改变,为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奠定了基础。
“以前我们村是纯农业村,村民们并不富裕。现在村里的发展规划是借助黄河资源,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在不断完善亲子游乐园、玫瑰观赏园、鲜食采摘园、设施农业示范园等园区设施的基础上,正在规划建设冬季滑雪场。”唐家会村党支部书记张永贵的话语里充满自信与自豪。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河曲县高效利用河曲民歌、二人台、河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深挖西口文化遗产历史内涵的同时赋能新时代美好愿景,通过西口情文艺汇演、九曲黄河灯会、全国二人台艺术展演邀请赛、“大河之歌”河曲民歌系列音乐活动等,大力推进民歌、二人台的传承保护。在加强与保利集团的合作中,不断推进二人台的商业化、市场化,将这一极具河曲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发扬光大,使游客在欣赏河曲美景的同时,领略到河曲独特的文化韵味,不断提升河曲文化的影响力。
随着生态治理、产业升级和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河曲县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的河曲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当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当美丽风景带来崭新动能,河曲县正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郭小强 赵富杰 郝永峰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