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三晋入画来,我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美了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推动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12月6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山西坚持系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品牌化发展,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促进黄河文化繁荣,全面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脆弱、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省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据介绍,我省一直坚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4年前10个月,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98万亩,黄河流域完成营造林面积192.46万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美丽山西建设加快推进。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新闻发言人樊占春表示,我省多措并举,黄河流域水、空气、土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强黄河干流以及汾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污染治理,推进晋城市、运城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推动流域45个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56个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2350个入河排污口开展“查测溯治”。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从2019年的54.5%提升到2023年的90%,黄河干流山西段连续3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着力强化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实施动态清零,全面关停4.3米焦炉。黄河流域PM2.5平均浓度从2019年的4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1微克/立方米。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坚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多措并举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认真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累计治理399个农村黑臭水体。持续实施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推动煤矸石井下充填和煤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实现动态清零。黄河流域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生态质量稳定向好,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提升。
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我省深入实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快实施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示范项目,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下一步,我省将聚焦黄河流域主战场,深入开展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城镇环境治理设施提质升级、农业农村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工作。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力量打好“一泓清水入黄河”、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汾河谷地污染治理、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固废污染防治等具有山西特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标志性战役。聚焦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体管控要求,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彰显黄河文化魅力
近年来,我省坚持文旅融合,黄河文化魅力不断显现,深入实施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开展襄汾陶寺、兴县碧村、芮城坡头等遗址考古发掘。2024年11月12日,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今年,我省还成功举办“大河论坛·黄河峰会”,总里程达1.3万公里的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
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任永福表示,我省坚持系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品牌化发展,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促进黄河文化繁荣,全面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今年,我省开展了黄河流域非遗资源普查,打造河曲、碛口等黄河流域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现黄河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秉持“两创”方针,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设立3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4家省级基地,成立乡宁金砂紫陶技艺工坊、河东花灯制作技艺工坊等300余家非遗工坊。文旅部和山西省政府共同举办黄河非遗大展,成功举办四届非遗博览会,组织承办沿黄九省非遗民歌展演,发布黄河风情非遗之旅线路,让游客畅享非遗文化盛宴、共赴非遗多彩之旅。
我省还推出了《表里山河》《吕梁英雄传》等一批黄河流域优秀文艺作品,指导交响乐《黄河》呈现舞台。开展“跟着悟空游山西”“100件文物读中华文明史”等主题系列宣推,推出《黄河》宣传图册,持续打造黄河古建IP。成功举办旅发大会、大河论坛·黄河峰会、山西艺术节、晋剧艺术节等重大文旅活动,向国内外讲好黄河故事、山西故事。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在保护、传承、弘扬上发力,创作一批蕴含山西元素、彰显黄河文化的文艺精品力作,打造独具山西魅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贡献山西力量、体现山西担当。
省际合作,黄河之滨会更美
在规划引领方面,我省还出台了《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山西省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配套出台了《山西省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相继完成了《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传统文化研究》《山西省沿黄精品景点建设研究》等黄河文化研究课题,形成高质量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与实践指引。
据发布会介绍,我省坚持联动发展,省际合作交流持续深化。深入落实晋陕两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晋陕大峡谷保护治理等重点工作。晋陕蒙三省区签署黄河流域(晋陕蒙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起“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沿黄省区轮值举办五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保护好黄河母亲河。
任永福介绍,我省打造了旅游廊道,持续加大黄河流域重点景区建设力度,联合陕西省共同创建壶口瀑布5A级景区,此外还推动关公故里文化景区列入5A级创建名单,沿黄4市串联打造老牛湾、碛口古镇、乾坤湾、盐湖、鹳雀楼等169个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65家。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连通200余个景区景点,建成集旅游驿站、集散中心、观景平台、房车营地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真正让游客体会“黄河之魂在山西”的魅力。
山西晚报记者 张磊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