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视窗

“荷花奖”全国巡演在沈收官,顶尖作品舞力全开——辽宁精品打头阵 尽显原创实力

发布时间:2024-12-10 16:21:33

  本报记者 吴 丹 文并摄

  “舞”力全开。12月4日至5日,一场顶级舞蹈盛宴在沈阳盛京大剧院上演。“繁花竞放”2024中国舞蹈“荷花奖”巡演(沈阳站)狂掀舞蹈风暴,不仅本地观众纷至沓来,更吸引了北京、江苏、黑龙江等外省市舞迷专程观演。15个参演的原创舞蹈中,我省作品就占了5个。观众席雷鸣般的掌声,舞者谢幕时夺眶而出的泪水,见面会堪比“追星”的热烈场面,都展现了“荷花奖”作品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以及优秀舞者的巨大吸引力。辽宁舞蹈作品靠什么出彩、圈粉?值得思考。

  满满辽宁风

  散乐图、簪花仕女联袂霸屏

  两晚的演出,辽宁作品均打“头阵”。鼓笙合鸣,裙袖翩翩……一幅辽墓壁画徐徐展开。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带来的《散乐图》在4日晚巡演中首个亮相。该作品以辽墓壁画为创作基底,在深入挖掘辽代乐舞文化的基础上,生动再现了古壁画中歌舞繁盛的场景与民俗文化,填补了辽代乐舞创作领域的空白。5日晚第一个出场的《簪花仕女》由沈阳演艺集团(沈阳歌舞团)创排。花开似锦,丽人如画,曲终之际演员们定格在舞台上,幻化为传世名画。该作品编创灵感来源于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用中国汉唐古典舞的舞蹈语言,跳“活”了尘封于历史中的灿烂文化。

  辽宁省舞协副主席刘思展表示,近年来,全省舞蹈工作者坚持从地域历史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通过舞蹈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同时也在经典古籍、传世文物、诗词歌赋等优秀传统文化里探源,以其作为创作的内核,这正是我省古典舞作品在“荷花奖”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密码,让人们在体会文物之美的同时,感受辽宁地域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为中国舞蹈创作注入了不竭源泉,本次巡演中“纤尘不染”篇章的作品均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营造出独特的现代审美和美学意蕴,以舞蹈表达出对古韵之美的探寻。尽显西域风情的《铅华·满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复现了龟兹乐舞壁画,以S形和三道弯的动作语言和动静造型的切换展现石窟壁画中的舞伎形象。主演之一、新疆艺术学院学生伊力哈木·赛麦提为记者讲解起身上服装颜色、纹路的寓意时,充满自豪,他说:“参加‘荷花奖’巡演很激动,希望通过表演将家乡的非遗文化介绍给辽宁的观众。”

  为时代而舞

  15个佳作“荷”韵留香

  “荷”韵留香。2024中国舞蹈“荷花奖”巡演(沈阳站)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汇聚了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当代舞和现代舞等15个全国顶尖舞蹈佳作。

  《塑骨》中对油纸伞制伞工序的刻画,以及对巴蜀守艺人坚守精神的致敬;《蜗牛》中以圆桶为“形”、以身体为引,对小人物奋斗风采的描摹;《走进光里》充满力量的律动,对生命之美的塑造;《冰凌花》中以冰凌花为意象,对东北人顽强不屈性格的展现;《天鹅湖》中舞者用蜕变的身体挥舞翅膀,对追梦之旅的生动再现……迥异的舞蹈语言与样式将舞蹈之美的多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辽宁多部作品立足新时代文艺创作主题,体现出当代舞蹈创作的时代意义。《生命演奏家》呈现了芭蕾舞、现当代舞、街舞3个舞种的碰撞,体现了艺术融合之美,给予观众全新的视觉冲击。《星星的孩子》则记录了自闭症儿童不一样的世界。

  精彩纷呈的舞台画卷,传递出舞蹈人回望传统、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人文观照。观众们掌声和喝彩声不断,是对中国舞蹈“荷花奖”优秀作品的高度认可。谢幕过后,排起长队,与来不及卸妆的演员们见面合影。长队中不乏拎着行李箱从外地专程而来的舞迷,一名观看首场演出的观众表示,虽然奔波辛苦,但非常值得。

  守正创新、共鸣性强的佳作是舞蹈“破圈”的根本。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回宝昆认为,这次巡演的火爆说明了观众整体审美力的提升。观众对舞蹈艺术的高层次需求,也会激发舞蹈作品质量水准的持续提升。刘思展表示,省舞协将带领舞蹈工作者不断挖掘历史文化中的精华,融合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结合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持续创排更多“辽派”舞蹈精品,为振兴赋能助力。

  来源:辽宁日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