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0余所小学同上“云班会”——和平之声,从这里传向世界
“一年又一年响起的警报声,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和平时代的人们,这段饱含屈辱的历史不容忘记,更不容抹杀,只有正视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今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12月13日上午,2024“学历史、诵和平、共朗读——网络云班会”在南京市金陵小学和辽宁、重庆、云南、江西、贵州、陕西等全国各地50余所小学同步举行,多所国际友好学校“云参与”。现场,相隔千里的孩子们通过“网络云课堂”同屏共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朗读声穿越时空,传递着对世界和平的祈愿。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展开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据不完全统计,因此丧生的中国军民达三十万之多……同学们,那一场浩劫整整持续了六周。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国之殇,更是全人类文明史最黑暗,最惨无人道的事件之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研究员王立现场为同学们讲述了那段苦难历史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史料陈列厅,有一面墙上挂着1213位幸存者的照片。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王立一边述说一边叮嘱孩子们,“我们要时刻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坚决维护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云班会现场,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后人、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行前一课”讲师团成员濮文老师用长辈的亲身经历,带领学生追忆那个战乱的年代。她告诉孩子们:“我的祖辈父辈亲历了南京大屠杀,这是一段惨痛的家国遭遇,奶奶的妹妹们告诉我,他们因为躲进了安全区,才得以幸存,但是日军杀进了位于缎业公所的太公公家,刺刀架在了脖子上……奶奶告诉我,他们在日本铁蹄下度过八年亡国奴的日子,担惊受怕,朝不保夕,何其屈辱,毫无尊严,而逃到重庆的伯父死于战争。小时候,我总是听爷爷奶奶讲述这段历史,奶奶总说是日本的侵略让我们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的堂弟特意从上海来南京,把我的五奶奶的一本记于1940年的抗战日记送给我保存、研究,日记里面有多处记载日军对重庆的轰炸,这就是信史,是亲历战争的真实记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天的课堂上,我将家族经历与南京大屠杀历史相结合讲述,让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得以直观地了解那场浩劫,懂得和平的珍贵。我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每个家族的命运始终是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课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濮文老师这样说。
国家公祭主题“云班会”已连续举办四年。今年,南京向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发起了《说出你的和平心愿,一起来当和平志愿者》的倡议。全国各地众多学校积极响应,主动要求收看这堂“云班会”,并积极组织学生录制“和平心愿”的视频。众多生活在南京的外籍留学生踊跃参与到“和平志愿者”的行动,澳大利亚唐考斯特小学、阿拉曼达与派克奥奇斯小学、德国文远中文学校等多所国际友好学校的孩子发来了“和平心愿”视频。“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我们每一代人守护”“铭记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我希望世界和平,我们都能拥有一个充满爱与和平的家”……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如潮涌动,这些心声跨越地域限制,汇聚成强大的和平之声,从南京传向世界。
在1937年南京的至暗时刻,有一群义士以担当、坚守与抗争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他们不分国籍、性别、年龄、职业,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枪口和刺刀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无数难民。他们中,有人秘密拍下日军暴行影像;有人悄悄用文字记录日军罪行;有人勇敢撰写新闻报道,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有的忘我协助,努力组织难民自救……现场,来自东帝汶的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艾萨克作为“国际和平志愿者”参加了班会,和金陵小学的4名学生一起朗读了《安全区与人道救援》及《拉贝日记》的片段。他表示,希望全世界能有更多人加入到呼吁和平的队伍中来,一起为和平发声。
“上了这节班会课,我了解了很多历史。这场浩劫让很多小朋友失去了亲人和家园,我心里非常难过。我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了,我也会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做贡献,让未来变得更美好!”南京市金陵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昕瑜说。
目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已全面进入江苏省内的中小学生课堂。结合《读本》,南京市6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相关主题的活动。南京市金陵小学党委书记林慧敏告诉记者:“我们结合公祭读本,常态化地开展和平教育。有诗朗诵、讲故事,还组织过以‘和平’为主题的线上论坛,来自世界和平组织20多个国家的代表,共同探讨世界和平发展。今天的网络云班会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我们将继续用这些方式,教育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将‘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铭记心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周天琦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