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拼经济 决胜全年红 拼在一线 干在一线丨沿着淮河去“看海”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奋力冲刺通江达海梦的内陆河南,距离这一盛景还有多远?或许,这条河流能给出答案。
淮河信阳段,在河南省“一纵三横”内河航道规划中,属于地理位置最靠南的重要“一横”。自息县顺流而下,100多公里的河段上,港口、大桥、航道,一个个重要工程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
12月16日一早,记者首站来到位于潢川与息县交界处的新花埠大桥施工现场,这是保障淮河上游通航的控制性工程。
冬日的淮河波光粼粼。老花埠大桥上车来车往,建设中的新桥与其相邻,不过桥墩明显高大粗壮许多。工人们在淮河之上“穿针引线”,高大的新桥已经初现芳容。
“老桥还能用,为啥还要建新桥?”面对记者的疑惑,河南中豫港务集团淮息航道公司总经理李炜指着远处的主墩介绍:“你看它们有将近10层楼高,跨度有150米,只有建好这座新桥,才能容纳千吨级的货船轻松通过。”
桥下,17米深的围堰将河水隔绝,施工人员正忙着做主墩的收尾工作。新花埠大桥去年开工,在保证老桥不断行的情况下,创新作业方式,将总工期大幅缩短10个月。
沿河而下,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时,已是华灯初上。港口依然繁忙,一艘货轮刚刚靠岸,巨大的龙门吊腾转挪移,不大会儿,就将数十个集装箱整齐码放进船舱。
“现在是一年中最忙的时段。”港区操作部工作人员边指挥边说,高峰时港口每天约有500标箱的装货量,“目前货量还在上升,以后恐怕得排队装货了。”
货量上升,需要更大更多的船,也需要更宽更深的河道。河道疏浚成为提升航运能力的重要一环。
17日清晨,淮河固始段南岸的田地里还沾着露珠,河边的工地已经开始了施工。近处,挖掘机正在拓宽河道,远处,新建的河堤一路蜿蜒向前。“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整治里程约58.48公里,大家加班加点地干,争取让河道早日换新容。”施工方淮河航道提升项目副经理黄士城说。
通河道、建港口,重要工程齐头并进。在河南与安徽交界处,淮河右岸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里,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不断,“大干一百天,誓夺生产季”的标语格外醒目。
“再下行13.5公里就到安徽了,这里是淮河通往华东地区的门户。”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项目负责人盖旭涛说,项目开工以来,300多名工人轮班干活,昼夜不停。但走在现场,记者却并没有见到明显的建筑物。“大工程都在地底下。”盖旭涛掰着指头数道,“我们要建10个2000吨级货运泊位,正在打800多根钻孔灌注桩,最长的42米,最短的也有19米……最多两个月,这里将大变样,一座新码头将亮相。”
在一片荒芜河滩上建起一座现代化港口,在“家门口”迎来千吨级的货轮。河南想做的事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等港口建成了,航道也更宽广,咱接着往下游走,坐着河南货船‘出海’看看。”临别时,盖旭涛与记者达成了新的约定。
记者手记
2天时间,100多公里航道,沿着淮河信阳段一路走来,“海”的气息格外浓厚。
推动水运通江达海,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支撑。按照规划,2035年,河南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将突破3200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达1000公里以上,建成干支联动、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
难吗?齐心协力就不难!大桥、河道、港口……不断刷新的“进度条”,见证着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奋斗之姿。加速中原出海,不仅承载着亿万河南人的期盼,也是建设者们的思想自觉。
水到渠成日,中原扬帆时。未来,随着内河航道越织越密,空、陆、网、海“四条丝路”协同并进,河南也将开辟枢纽经济新天地。(河南日报记者 孙静 郭北晨)
河南省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