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江苏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取得新进展:新鉴定出120个中国真菌物种

发布时间:2024-12-19 09:46:51

交汇点讯 12月18日,记者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江苏省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鉴定出120个中国真菌物种,建立了江苏省第一个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去年,由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江苏省首次开展大规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活动,计划通过2到3年对江苏省36个县(市、区)开展普查,全面摸清全省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储量)等状况,建立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为食用菌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资源储备。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积极整合了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常熟理工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推广条线等多部门力量,形成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的协作机制,组建真菌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保障调查研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采用网格化思维划分调查区域,结合生境条件设置重点与一般调查区域,充分考虑季节和气候等因素,选择雨后或湿度适宜等时间节点,开展季节性及不定期调查,实现调查的全面覆盖与重点突破。

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普查团队对20个县(市、区)开展了系统深入调查,采集大型真菌标本9226份,鉴定出大型真菌物种980个,其中中国新记录种120个、江苏省新记录种778个,易危物种2种、近危物种7种。调查发现食用菌162种、药用菌168种。建立了江苏省第一个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了亚稀褶红菇、灰花纹鹅膏等一批致命的毒蘑菇物种。江苏每年都有误食毒蘑菇中毒的报道,普查结果对江苏开展毒蘑菇科普宣传、提醒市民预防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加快补齐江苏食用菌产业发展短板提供源头保障。

江苏食用菌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常年栽培面积近亿平方米,2023年总产约168万吨,综合产值近200亿元,居全国第一方阵。

产业集聚特色明。江苏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生产量占全国工厂化生产总量的20%以上,已形成连云港、淮安、宿迁工厂化菌菇生产区、南通精深加工生产区等六大优势特色产区。

产业链较为完善。已形成从菌种、生产装备、鲜菇生产,到初加工、精深加工的全链条业态,是全国食用菌产业链条最全最长的地区。

科技支撑力强。共16家科研院所开展相关研究,拥有3位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岗位专家数居全国各省第一。先后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多次承办国际食药用菌学术会议,研发水平居全国前列。

产业发展水平高。主产县市先后获评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化示范县、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毛木耳之乡等。

生产主体实力强。全省工厂化企业数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近百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个数居全国各省之首,拥有世界最大双孢菇、草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和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全国最大海鲜菇、杏鲍菇企业。

但与此同时,食用菌种质安全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生产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优质种源主要还依赖进口。野生种质资源是开展食用菌菌种选育的基础。此次普查对于摸清我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底数,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动实现食用菌种源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通讯员 曾晓萍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