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让居民从“陌生社会”到“熟悉社会” 来听听他们的感受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近年来,“社区学院”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小切口“链接”社区居民,最大限度团结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已成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有效途径之一。
12月19日,两江新区社区学院建设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研讨会举行。会上,来自高校、媒体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部分社区书记、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参与社区学院的切身感悟,并为学员发展建言献策。
推动形成社区自治发展格局
“社区学院让文艺工作有了落脚点,让文艺能更好地为大众、为群众服务。”两江新区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名誉主席杨矿表示,联合会积极与各社区对接,在书法、音乐、舞蹈等领域,就近寻找对应的协会会员成为社区学院的老师,与社区实现文艺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杨矿建议,社区学院可以通过建立“艺术提升工程”来解决群众更高阶的艺术提升需求,通过开展延时服务来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需求,尝试拓展不同类型的授课内容,让更多的艺术家、爱好者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展阵地。
重庆市中特中心秘书处副处长张永恒建议,要进一步深化推动社区学院建设,努力把社区学院打造成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阵地,推动形成社区自治的发展格局。
张永恒认为,社区学院可以通过建立品牌化战略,统一标识、标准和规则,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形式,保障社区学院的发展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撑社区学院常态化运转;尝试建立星级评价制度,规范社区学院的建设标准,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不同的星级提供对应的政策等支持,让社区学院更有活力动力。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王斌表示,社区学院要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深挖和厚培实践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形成理论创新成果,同时规范社区学院的组织架构、职责体系,提高管理力、执行力和服务力等体系化能力,形成标志性成果、建立共享机制,打造为全国基层治理品牌。
打造“家门口”的社交平台
据龙竹苑社区党委书记徐梅介绍,在新区提出建设社区学院之际,龙竹苑社区积极响应,踊跃成为首批试点运营社区。前期,社区集思广益,持续收集居民的兴趣、爱好、特长、需求,让居民点单,社区主动接单,整合师资、场地等资源,完善社区学院组织架构,由社区书记统筹,社区两委担任学院下设艺术、文化、体育、科技、便民服务5个联盟盟长,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员骨干为社团负责人,确保成立的社团有人来、有人管、有章程、有课程、有效果。
徐梅表示,社区学院成立以后,社区阵地更聚人气。社区学院以兴趣链接群众,是群众身边的思政课堂,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拉近了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交流距离、居民与社区的服务距离,打造成为“家门口”的社交平台,居民们从“陌生社会”悄然转变到“熟人社会”。
来自紫竹苑社区的居民庞健分享了自己参加社区学院以来的感受。她说:“社区学院提供了社区群众学习、社交的平台,不仅丰富文化生活,还增强社区凝聚力,传播文化知识艺术,是值得大力发展的好方式。”
庞健是紫竹苑社区学院悠生活社团的插花教学老师。在一次社区会议上,她了解到街道、社区要打造社区学院便积极响应,提出组建插花社团,自己来担任公益教学的老师,每周四定期在社区开展活动,今年3月以来参与居民累计达300余人次。
“通过社区学院,我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新朋友,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庞健说,在打造和参与社区学院的过程中,她和社团成员以及其他社团团长增进了联系,其间了解到社区环境治理、停车收费等民生需求并积极反馈给社区和街道,取得有效的沟通处理。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