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璐报道 12月24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已审批建设用地3044公顷,有力保障了696个项目的用地需求。高效审批的背后,是我省对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的创新改革。日前,该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重大项目相继在辽落地,对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提出了更优、更快、更精准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用地审批效率,我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全国率先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模块化”管理改革,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
建设用地审批“模块化”管理改革要求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在建设单位确定用地红线第一时间介入,对重大建设项目制定用地服务保障方案,在履行征地程序期间,指导市县政府组织申报材料并同步开展审核工作,主要采取了四方面举措。
压减审查环节,由“逐级上报”变为“县级直报”。对审批程序进行全面瘦身,创新建立省与县、开发区“直报”制度,建设用地审查环节减少59个,实现用地审批“县省直通、市区一体”,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
创新用地审批模式,由“起点齐”变为“终点齐”。将用地审核内容划分为16个独立单元,各模块独立上报、独立审核,审批材料终点汇集,审批时限最多压减69%,极大提升了用地审批效率。
强化协同联动,推进用地用林一体化审批。针对项目用地、用林报批不同步问题,省自然资源厅利用省政府信息化平台,将用地、用林两个独立办理的事项进行整合,合并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内容,对工作内容不同但处于同一工作阶段的实行并行办理,对前置的要件实施容缺承诺方式联动审核,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互动推送,提升项目整体审批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由“接单式”变为“上门式”服务。坚持“服务走在审批前”,主动介入项目前期工作,精准研判项目用地报批中可能出现的堵点难点问题,制定用地服务保障方案。从确定红线到落地开工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下沉指导、技术支持,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变应变、以新适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来源:辽宁日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