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会专题记者会 | 市经济信息委:把支柱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伊永军 常涵笑)1月20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专题记者会举行。会上,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介绍了有关情况。
王志杰表示,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重庆市将紧盯“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0%”目标,重点抓实五个方面工作:
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跃上新台阶
用好稳增长政策。落实国家和市级稳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滚动完善“两重”“两新”项目清单,在去年119个工业项目获得33.58亿元国家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争取更多国家增量政策落地。
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同跨越”行动,实施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承转合”行动,实施先进材料“强干繁枝”行动。
协同推动3大支柱产业、6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提升。加快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药产业生态圈,促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6+3”未来产业。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提升。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进步“双轮驱动”,推动“33618”“416”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建强研发机构,争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轻质结构材料热制造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迭代“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矩阵体系,布局建设开放共享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和科创共享工厂。
着重推动“四侧”协同。围绕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人才有成,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强创新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做大链长链主企业,积极创新政策服务供给,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有机衔接。
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四链”“四侧”协同能力。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新模式,发展工业领域大模型,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在去年上线6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基础上,今年将达到15个。
推动产业质效升级迈出新步伐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在去年实施1825个工业技改项目的基础上,今年新实施1500个项目,在去年技改投资增速24%的基础上,今年增长11%。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开展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行动,迭代“满天星”行动计划,提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供给能力,力争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去年的4201亿元达到5000亿元;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天工焕新”行动。
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化“工业绿效码”与绿色金融工具联动,推进绿色制造三级贯通,全年新建绿色工厂50个。
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化“两业”融合试点和服务型制造试点,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和全球“设计之都”,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40家以上。
推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取得新成效
做强做大重点企业。紧盯100 家龙头企业、100家高成长性企业和100家服务支撑型企业,实施制造业领军(链主)企业跨越发展“鲲鹏”行动和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行动,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
引导中小企业提升“三新一强”能力。完善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在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3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0家的基础上,今年分别新增600家和40家。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持续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暨“四链融合”巡回对接活动,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
推动惠企助企营商环境得到新提升
强化懂你招商、链式招商、生态招商。完善“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强化央地、东中西部产业合作,全年签约20亿级项目50个以上。
办好系列产业活动。围绕优化产业生态,办好专精特新、产业科创、渝赛计划、产业承接转移大会等活动,高标准举办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及境内外展会,扩大全球产业合作“朋友圈”。
推动改革事项和试点示范取得标志性成果。健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机制,分行业、分区域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提质发展35个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强化助企帮扶服务。打通企业成长通道,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优化“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功能,闭环破解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难题,特别是做好春节期间企业生产保障工作。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