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长房集团:活化利用让老街古宅“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1-24 15:13:4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文 通讯员 李锋

在连升街 54 号那座民国风情的老宅里,品一杯咖啡 ;或是在梓园巷的“长沙第一旧宅”前拍照留念……如今,走进文物建筑里品味历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感受长沙文化底蕴的新方式。

致力于让老街巷通过 “有机更新”焕发新生机, 长房集团一直步履不停。

自 2018年长沙市开福区政府启动潮宗街有机更新项目以来,长房集团 通过自筹资金对该片区 范围内的 49栋直管公房 进行更新改造 , 目前已 成功改造 44栋,其中包括九如里公馆群、民国旅社及戏台等长沙市稀有的历史文化资源。

活化利用:老宅重焕新生

走进连升街 54 号的民国老宅,红砖青瓦、枣红木窗,历史的韵味扑面而来。经过精心雕琢,老宅一楼化身为咖啡馆,二楼则成为设计工作室,并向公众敞开怀抱,免费参观。

九如里公馆群,得名于《诗经 ·小雅·天保》中的“九如” , 寓意福寿绵长 。 位于潮宗街片区的连升街,因旧时一片呈 “T”字型布局的公馆群建筑而著称。民国时期,这里曾住过许多社会名流。

然而,这些建筑因年代久远,在改造前存在着线路老化、门窗破损、墙体开裂等问题。长房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做好房屋修缮工作,使这些文物建筑重焕新生,集团在施工前组织技术力量,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房屋修缮方案。

“我们在改造施工中,邀请了湖南大学、湖南省文史研究馆 的 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并通过广听民意、翻阅史志载记、掌故轶闻等方式,对设计图纸、材料工艺、现场施工等进行严格把控,充分挖掘房屋文化价值与底蕴,让老房子焕发新生命,留住老长沙的城市记忆。 ”长房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合理合法地利用历史建筑,不仅起到了保护这些建筑的目的,也让这些冷冰冰的建筑焕发了新生。”长房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人的活动,建筑物才真正有了生命力。”

老街巷新业态:焕发新活力

潮宗街上,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

踏入九如里 6号的“听山·佛里灯”店铺,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朱漆木门和充满韵味的天井小院,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巧妙融合,为顾客带来独特的体验,这些元素都精心保留了老街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韵味。店铺的主人袁女士,是首批入驻潮宗街创业的“先锋”。她分享道:“这间房子原本就是三级非遗保护建筑,在装修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保留其原始特色,期望能将这份历史的厚重与现代商业氛围巧妙融合,为顾客带来别具一格的购物体验。”

“有机更新”理念,是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它强调传承历史,修旧如旧。这一理念被长沙人珍视并借鉴,发展细化为一系列政策和行动。

长房集团更是将 “留、改、拆、补”的工作思路贯穿于整个更新过程中,通过“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留住老长沙的韵味。除了九如里公馆群,贾谊故居、太平街、县正街、苏州会馆、程潜公馆等历史街区和遗迹,在长房集团的精心修缮下, 均 重现昔日光彩,修旧如旧,让历史的痕迹得以延续。目前,长房集团已累计完成 15.61万平方米、960栋房屋提质改造工作,改善了3000余户租户的居住条件。

有机更新,更新的也不光是房子、街道和水电气的更新,还要有理念更新和业态更新,是一个 “全链条”的过程。

在老长沙的古朴街巷和历史老宅间,珍贵记忆静静延续。曲折小巷与历史老宅,见证了长沙的变迁与发展,成为市民归属与自豪的源泉。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长沙的物质瑰宝,更是其文化灵魂的所在。

对于长房集团而言,倾听市民心声,让老城区更有长沙味,打造宜居环境,不仅是一项使命,更是一份担当。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护好长沙的根与魂,长房集团正以实际行动,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文化动力。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