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潜水、无人船…… 科技赋能守护赣鄂过江通道“擎天柱”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王浩、陈果、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实习生姜梦摄影报道:全长2.76公里的鳊鱼洲长江大桥是连接湖北黄冈市与江西九江市的过江通道,也是京港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大桥主桥部分由4根粗壮的主塔牵挂着304根斜拉索,让大桥稳稳矗立在江面之上,如同长江上的“擎天柱”。有这样一群桥隧工,他们日夜坚守在大桥上,常年穿梭在鳊鱼洲长江大桥的主塔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高铁列车运行安全畅通。春运期间,桥隧工们的检修任务愈加繁重。
零点时分,长江江面雾气缭绕,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九江桥工段鳊鱼洲长江大桥车间工长程亚卓和工友们,携带40余公斤重的专业工具,踏上240级步梯,来到大桥桥面,启动斜拉索机器人对304根斜拉索索力进行全面检测。
“它的全名叫作桥梁斜拉索智能检测机器人,可以对拉索的健康与安全状态进行全面检测,操作也非常方便,比以往需要人工登上云梯检测更安全快捷。”班长方洋洋说。
鳊鱼洲长江大桥高252米,如同一根擎天柱直插云霄,主塔上面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实时传回大桥各项检测数据。程亚卓与工友们定期攀爬至塔顶,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细致检查。
除了登高,他们还要到江面下40米处的桥墩根部检查墙体。桥隧工们要“下潜”至江中对塔壁进行检查,由于在水中不能设通风孔,在密闭且缺氧的环境下,作业人员每隔20分钟便需换人作业,并配备氧气瓶以确保安全。
为加强对主塔的养护检修,如今,程亚卓所在的车间还装配了大桥健康检测系统、冲锋舟、无人船等设备对大桥状况进行检测。
白天,班长方洋洋使用“无人船”(桥梁基础冲刷检测仪)对河床断面进行检测,利用声呐数据比对河床变化以及对主塔冲刷情况。“现在有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就可以检测河床和水下桥墩的情况,利用无人机检查大桥外观变化,高科技为我们的检测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方洋洋盯着屏幕说道。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