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我想尽我所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宁乡市精神病院“冯妈妈”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2-05 17:10:5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曼斯 通讯员 喻亮辉

1月28日,正值除夕。

记者走进宁乡市精神病院,二病区工作人员正在布置餐厅。几个身材较高的男患者正围着一堆吹气球,吹得面红耳赤。记者一去,他们手中的气球“砰”地炸开了,引得人群哈哈大笑。

“等下是有什么活动吗?”记者问身旁的护士。

一位患者笑呵呵地抢答:“等下冯妈妈陪我们一起吃饭玩游戏。”

又是冯妈妈。

一周前,记者第一次到医院采访,七病区的患者黎芳(化名)听说记者来意,第一句话就是:“我和你说咯,冯妈妈很好,我们都爱冯妈妈。”

谁是冯妈妈?

在护士的带领下,我们在医院宿舍楼找到了冯妈妈。此时,她正在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

冯妈妈匆匆跟记者打了个招呼,转身将一锅木耳炖鸡倒进高压锅,接着回到砧板旁处理一条活鱼。

“他们吃饭容易卡喉咙,肉要炖软烂,鱼得挑掉大刺。”冯妈妈一边忙活,一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医院有1100名患者因病无法回家过年。有些患者家庭情况特殊,家人不便前来探望,“有几个病人意识清楚,数着日历等过年。虽然回不了家,但能吃顿团圆饭,也能让他们高兴一些。”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冯妈妈名叫冯春,是宁乡市精神病院人事科科长兼护理部副主任,已在医院工作36年。

这是一份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有些患者往往生活不能自理,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发病时,会把污物四处乱涂,甚至无意识伤人。

当问及冯春有没有遇到这些情况,她只腼腆一笑:“很少的,大多数时候都很好。”在冯春的心里,这些病人像不懂事的孩子,需要无限的耐心与包容。

冯春不善言辞,总觉得自己的故事稀松平常,算不得什么。她的同事在一旁“恨铁不成钢”:“她和病人关系特别好,新冠疫情期间,她穿着防护服,全身上下包得只剩下眼睛,病人总能认出她。”

她负责的病区曾有一对兄弟患有精神分裂症,刚入院时总是随意拿取他人物品,挨了不少批评。

冯春发现后,将他们换了个病区,并提前给新室友做心理工作:“他们生病了,忍不住拿别人的东西。你们要是发现了就告诉我,我来处理好不好?”

那段时间,她时常陪着这对兄弟,晴天打球,雨天看电影,还每天掏钱给他们加餐。在治疗与陪伴中,两人病情逐步稳定。

这种关怀,对精神病患者而言弥足珍贵。

几年前,一位发病初期的患者被送到医院。看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她趴在门前哭着叫喊:“妈妈不要我了。”冯春看得眼泪直掉,一把抱住年轻的女孩:“妈妈在这里,我们就是你的妈妈。”

自此以后,有些患者开始称她为“冯妈妈”。

有一年春节,冯春轮休回到老家坝塘镇南田坪村。不久后,大雪纷飞,通信中断,道路也被封堵。

冯春担心不能按时回院,患者没人照料,急得团团转。她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顶着凛冽的风雪,徒步走了20多公里。

那年,冯春未能赶上团圆饭。但此时,冯妈妈的厨房香气四溢,团圆饭已初具雏形。她和同事一起把菜端到病区餐厅,她的“孩子们”已等候多时。看到丰盛的饭菜端上桌,他们抓着筷子,手舞足蹈。

冯春站在他们身后,不时帮他们盛饭夹菜。她知道有几个病人吞咽功能欠佳,笑着阻止他们把筷子伸向远处的鸡肉。

吃到一半,一位患者突然站起来,郑重其事地说:“把其他人叫进来,我就吃这么多了!”

冯春笑着安抚他坐下:“你看,他们真的很单纯,很容易满足。”

团圆饭过后,医院精心准备的春节联欢会举行,各个病区轮番上演节目。这里,记者又一次见到了黎芳,她穿上了新衣裳,涂着玫红色口红,演唱了一首流行歌曲。结束表演后,她还没有忘记祝福所有人新春快乐,也许愿自己能早日康复。

冯春站在人群里,眼眶湿润:“作为精神病患者,他们大多数人离不开医院,有家不能回。我想尽我所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