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变化 悟思想丨从“治水”到“智水”
2月5日,记者走进平顶山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只见水鸟翔集,红嘴鸥与岸上游人亲切互动。
而在远处的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现场则是另一番景象,机械轰鸣,一派繁忙。
白龟山水库坐落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干流上,始建于1958年,建成以来在淮河流域防洪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水必须要有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并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近年来,平顶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逐步建立完善了洪涝灾害防御五大体系,防汛抢险救灾能力持续提升。
立足河湖水系纵横交织等水利基础条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等水资源新优势,平顶山市加快构建现代水网,2023年9月被水利部确定为国家首批7个市级水网先导区之一。
“大动脉”持续升级。2024年,昭平台水库扩容、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防洪工程全部开工建设。近年来,平顶山陆续完成了159座病险水库、9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149座小型水库也全部完成了除险加固。
“毛细血管”不断疏通。平顶山实施沙河、北汝河等多条河道的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长207公里。2021年特大暴雨灾害过后,该市高质量如期完成了433个水利灾后重建项目建设任务。
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防汛工程体系日益强化,更大的变化,则是从“治水”到“智水”。
平顶山将智慧治水的触角延伸到水库、河道的各个角落,完成了149座小型水库雨水情、大坝安全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473处雨水情自动监测站、571处视频(图像)监控站点,初步实现了水库、河道全覆盖。
“去年还上线了小型水库巡查APP,可在线监督巡查责任人,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平顶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7月,受连日降雨影响,燕山水库水位持续超汛限水位。“水库运行中心的20个遥测雨量站同步作业,实时监测雨水情变化,为防洪调度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燕山水库运行中心主任李宝亭介绍。
智慧治水也让古老的农田享受到现代科技的滋润。
“我们这里的丘陵地从前都‘靠天收’,现在灌溉更方便,去年我家的60多亩酥梨没受旱情影响,收成不错。”鲁山县董周乡蔡庄村村民雷现超说。
当千年治水文明遇上现代治水智慧,平顶山在描绘更美丽的河湖新画卷。
昭平台水库扩容等工程开工建设,郏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等一大批项目初见成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沟渠连通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三山秀美河湖清、百川碧水润鹰城”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河南日报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张仪薇)
河南省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