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深入实施“五大工程” 启动历史建筑传承保护省级立法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王琨 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方维芳) 2月4日,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2025年,我省拟计划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4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14万套。同时,完善《江西省历史建筑修缮及保护利用导则》,启动历史建筑传承保护省级立法。
公积金贷款购房实现“跨省通办”
2024年,我省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计8.4万套(间),改造城中村、城市危旧房共计3万余套,发放租赁补贴7.17万户。灵活就业人员全覆盖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实现“亮码可办”“跨省通办”。156万户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全部纳入动态监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582户。
2024年以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8.73%;累计建成污水管网2.52万公里;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4%,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设区市城市33个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县级城市4个黑臭水体全面完成整治。
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2025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统筹抓好“四好”建设、稳住楼市、城市更新,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开展“三年攻坚计划”,深入实施强建设、重传承、优服务、保安全、转作风“五大工程”,奋力推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其中,我省将抓紧出台《推进“好社区”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制定社区体检技术指南,启动“好社区”试点,探索制定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设计营建指南,优化适用于社区存量更新改造的建设工程许可流程和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好社区”建设标准体系、设计管理制度、工作协同机制等。
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改造任务,新增开工改造老旧小区716个26.95万户。推广装配式装修,推动老房子、旧房子变成好房子。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聚焦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今年我省将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测绘、建档、挂牌,丰富保护名录。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信息采集,加快打造“数字档案库”“线上博物馆”。推进《江西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批,建立省级保护对象的保护名录和分布图。完善《江西省历史建筑修缮及保护利用导则》,启动历史建筑传承保护省级立法,健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建立历史文化遗产预保护制度,实现“先调查评估、后活化利用”。
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国家试点,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技术标准和实施路径。开展“遇建赣派·留筑记忆”专项行动,依托江西VR产业优势,坚持数字赋能,让赣派建筑插上数字化“翅膀”。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同时,我省将坚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购,通过新建住房、收购存量商品住房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完善以配租型和配售型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各实施城市要抓紧出台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政策文件。探索开展城市危旧房合作化改造模式。2025年拟计划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4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14万套,改造城市危旧房0.8万套,发放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5.6万户。
持续抓好棚户区居民逾期未回迁安置问题整治,加快安置房竣工交付。加强住房公积金政策协同。推进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国家试点,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将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贷款最低首付比例调整至20%,鼓励提高“以旧换新”购房的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