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分类管理 加强农技指导丨做好春季田管 搭好丰收架子
农时不等人。眼下“立春”已过,全省小麦从南到北将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的植株生长旺盛期、肥水需求高峰期和产量形成关键期。2月8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5年全省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抓好春季麦田管理,把牢夏粮生产主动权提供科学帮助。
今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继续保持在8500万亩以上,整地播种基础和出苗质量是近年较好的一年,越冬期一、二类苗占比87%,好于常年同期,为小麦安全越冬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过,由于麦播以来气温持续偏高,我省部分麦田出现旺长和假旺长现象。同时,麦播以来有效降水偏少,全省多地麦田表墒不足,部分麦田表墒和底墒较差,春季气温回升快、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局地发生冬春连旱的风险较大。此外,春季气候条件适宜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流行。
针对当前我省小麦生产形势,《意见》指出,今年春季田间管理要以控旺长、防干旱、防冻害、防病虫草为重点,立足一个“早”字,突出一个“防”字,落实一个“细”字,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早春镇压。麦田早春镇压是控旺防倒、防旱防冻、壮株增产的最简单易行、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不过,“要做到‘三不压两注意’,即土壤过湿和盐碱涝洼地不压,有霜冻麦田不压,已经拔节麦田不压,同时注意掌握镇压力度,注意机械行走速度,确保镇压质量和效果。”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提醒。
因墒科学浇灌。春季小麦对水分需求量大且反应敏感,各地要因苗因墒科学开展节水灌溉,确保春季小麦生长水分需求。早春浇水应选择日均温度5℃以上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进行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灌。
适时化学除草。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化除效果差的麦田,应在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6℃以上,选择无雨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化除。针对墒情较差的麦田,应在浇水后进行化除。
严控重大病虫害。我省将加强病虫草害监测预报,科学制定防治预案,指导农民科学、安全、足量用药,群防群治和统防统治相结合。针对小麦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病害扩展蔓延。
此外,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波动大,极易发生春季干旱、“倒春寒”和晚霜冻害,对小麦生产威胁较大。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春季气温回升后,小麦的生育进程加快,春季麦田管理的时效性很强。”郭天财说,“各地要因地因苗、科学施策,抢抓农时,搭好丰收架子。”(河南日报记者 刘一洁)
河南省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