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湛江台湾两岸学者面对面谈陈瑸
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2月2日,一场跨越海峡的学术对话在湛江展开。在湛江市台办的推动下,回湛省亲的台湾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国文教师区桂芝与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雷阳文化研究所所长龙鸣面对面,深入探讨了陈瑸对台湾的深远影响及其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区桂芝与龙鸣面对面交流陈瑸事迹和两岸文化。
据悉,出生在雷州半岛的陈瑸,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康熙时期曾三度主政台湾近十年,历任台湾知县、台厦兵备道、福建巡抚。他在任期间,台湾的经济、海防、吏治、文教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发展,赢得了台湾人民的极大尊重。
龙鸣详述了陈瑸对台湾的贡献:经济上,他推行垦荒政策,发展农业,改善民生;海防上,他开发北台湾,加强军事防御,保障台湾安全;文教上,他推动教育普及,培养了大量人才。文昌文化和朱子理学正是经陈瑸首次引入台湾。龙鸣强调,陈瑸不仅是一位清官,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陈瑸在台湾的贡献赢得台湾人民衷心爱戴,至今,台南北极殿中还供奉着陈瑸的塑像。讲好陈瑸的历史故事是一种知根知源的教育。水有源,树有根,陈瑸等清初治台官员对台湾的贡献,为台湾发展和两岸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桂芝坦言,历史教育在台湾存在“去中国化”的倾向,这使得许多学生对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认知存在偏差。陈瑸在台湾更是“冷知识”,以至于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位治台官员。“我们可以让这‘冷知识’热起来。”她呼吁,通过更加全面、客观的历史教育,让学生们真正了解陈瑸对台湾的贡献,以及两岸共同的文化渊源。
“无源之水不能流也,无根之木不能长也,台湾人的文化也强调‘吃果子拜树头’,这就是中国人传统饮水思源的文化。多交流就能带来理解,多理解就能带来自然的融合,自然融合之后和平自然而来。”区桂芝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有责任将这些故事带回台湾,让更多人了解陈瑸的伟大贡献。
湛江市台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两岸文化学者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不仅是学术的探讨,更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沟通。区桂芝和龙鸣共同呼吁,进一步加强对陈瑸的研究和宣传,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融合发展,让两岸同胞共同铭记这段历史,增进彼此的了解与认同。(湛江云媒)
(湛江市委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