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甲骨文丨一“商”生“三商”
一家超市带火了一座城。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许昌胖东来年后开门首日,接待顾客超过12万人次。春节期间,我省商超市集购销两旺,夜市、饭店、商家不打烊,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火热的消费场景折射出河南良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最早的商业活动起源于何时、发生在何地?为什么今天把进入交换流通领域的物品称为商品、把从事商品交换的行业称为商业、把以商品交换为业的买卖人称为商人?中国最早的商人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记者2月7日采访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张新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立新。
“商”的本意可能是买卖
甲骨文中常有“大邑商”“天邑商”等记载,“大邑商”一般来说指的是商代都城。那么“商”的本意是什么呢?
甲骨文“商”字作“、
、
、
、
”等形。关于“商”字的本义,众说纷纭。《说文·
部》云:“商,从外知内”,谓商有洞悉明了之义。学者朱芳圃认为是星名,像案上置薪以象征大火之星,商人主大火星,故以商名其部族。学者王玉哲认为,甲骨文的“商”字,上部像凤凰之鸟冠,下部像穴居形,穴居的商人以凤鸟为图腾,因此把商作为自己的族名。学者姚孝遂则认为商像某种管乐,商承祚谓商之古文“像架上置物之形”。学者张光直认为,“商”字上部的“辛”像人形头上的戴冠,借以代表王室祖先像,下部的“丙”字是供桌或供几,加上下边的“口”,整个字为置先祖之像于祭几之上、祭祀者口中念念有词的会意,乃祭祖之意,引申为祭祖之邑,进而指整个王朝。学者孙明认为,甲骨文“商”字从子从丘,居住在丘岗之上的子姓氏族部落称为商族。
李立新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认为以上诸说以商承祚之说近是。商字甲骨文从“”从“
”,“
”乃石刀铜刀或石凿、铜凿之象形,泛指工具之类的货物;“
”乃器物底座,正是货架之象形。货架上放置着货物,正是做买卖的会意。
李立新进一步解释说,甲骨文中有“赏”字,很多文字学家认为商、赏相通,甲骨文“赏”字比甲骨文“商”字多出了两个形符,即“贝”和“口”。贝乃货币,交易需要用口讨价还价,更为明确地透露出原始“商”字的本意。
李立新认为,“商”字为会意字,其本意为货架上放置着商品进行交易,即为做买卖,商族人因为以经商见长,因此以“商”字作为本族的族名,进而成为商族人聚居之地的地名,后来又成为商朝的国名。
张新斌介绍,商族人善于经商,这在文献上有明确记载。《尚书·周书·酒诰》云:“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文中称殷人“肇牵牛远服贾”,“肇”就是“始”的意思,可见西周初年,人们便认为商业肇始于殷人。而最早经商的商族人又是谁呢?早在商朝立国之前,商人的祖先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驯养牛马用于远距离经商。王亥开了经商事业的先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商业始祖。
中原是“三商”的发源地
商代考古发现了大量的海贝、骨贝、石贝,还发现了少量的青铜铸贝。商代青铜贝是我国也是世界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有文献记载可以印证——《竹书纪年》载:“殷商成汤二十一年大旱,铸金币。”《管子·山权数》亦载:“汤以庄山之金铸币”。古代称青铜为金,青铜货币的出现,反映了商代的商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商代甲骨文中从贝的字出现了“买”“卖”“贷”“责”“赊”“贮”等等,说明商代已出现了网贝市利、货币贮存等商业观念,以及借贷、债务、赊账等高级商业行为。
商人、商品、商业的“商”字和历史上的商族、商朝的“商”字,为同一字,它们之间有没有渊源关系呢?早在1927年,学者徐中舒就提出:“周公迁殷遗民于成周,成周居四方之中,可耕之土田少,又压迫于异族之下,力耕不足资生存,故多转而为商贾。商贾之名,疑即由殷民而起。”郭沫若在分析了商代人用海贝作为货币的史实后说道,“故此可作一结论:便是中国古代的贸易行为必始于商人。”
李立新认为,中国最早的商业活动萌芽于仰韶文化晚期黄帝时代的中原腹地,并于夏商周时期在中原起源、成熟。商族人因为善于经商而称自己为商人,作为生意人之意的“商人”之称始于西周初期,乃是周人对善于经商并以经商为业的殷遗民的一种称谓,商业之名亦起于此。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张新斌说,中原地区商业文化起始早、级别高、地域广,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比如:中国商业鼻祖王亥的先商族居地在商丘,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宋国(今商丘),第一个爱国商人为春秋时新郑人弦高,第一个儒商为卫国子贡,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商人为东周时南阳人范蠡,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重商理论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
张新斌表示,历史上,中原地区之所以产生了诸多商圣,不仅因为中原有以经商为时尚的俗风和著名的商业都会,也与中原良好的商业环境密不可分。河南作为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发源地,几千年来所孕育的“兼容并蓄、勤俭内敛、重德尚义、商道济世”的商业文化内涵,成为中华商业文化的精髓。(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
河南省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