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济南资讯

传统文化演绎新风尚 文旅融合展现新赛道 “都市圈”掀起“非遗热”

发布时间:2025-02-12 10:56:29

  民俗扮玩、古城灯会、非遗体验……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农历新年,从除夕到元宵节,“非遗”版年味浓郁热闹。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日,“非遗”搜索量同比上涨212%,“非遗体验”搜索量上涨387%,“非遗手工”搜索量上涨790%。山东省旅游总接待人次全国排名第五。泰山风景名胜区入选春节全国十大热门景区。一系列数据表明,今年,非遗游成为山东春节旅游的热点项目,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下,非遗文化正以其独特魅力,为济南都市圈节日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传统习俗为流量加码

  古城的夜,花灯如昼。不同于其他景区,淄博周村古商城的夜晚游人如织,格外热闹。古商城的花灯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丝绸是齐国最流通的商品之一,明清时期商贾聚集,每到春节各街各商号挂灯,互相竞比,规模越来越大,南北派别的灯饰风采各异,齐集周村大街小巷。

  据观察,今年春节假期内,古商城景区单日晚间客流量达1万多人,周村古商城花灯成为“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种草平台网红打卡照“新宠”之一。

  非遗技艺引爆假日经济

  除了夜晚的灯火点点,白天的游玩项目也魅力十足。王村醋、周村烧饼等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古城非遗游的亮点。“平时买的周村烧饼都是超市成品,这种新鲜出炉喷香四溢的现烤美味,还真是第一次吃到。孩子在这可以见证一块面团变成薄如蝉翼、香酥可口的周村烧饼全过程,非常高兴。”来自济南的王奇一家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品尝到了美味,更让他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据了解,周村古商城景区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突破65万人次,省内他市游客约占40.3%,省外游客约占17.3%,接待境外游客约370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游客都是冲着非遗项目而来。非遗项目的火爆,使周村古商城成为全市节日期间到访游客量最高的景区,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节日期间周村区星级酒店接待游客达24660人次,累计营业收入370.8万余元,同比增长13.73%。

  年轻人追捧“非遗年味”

  春节期间,“小红书”发起“年轻人更懂过年”“我在街巷探非遗”等话题,全网浏览量过亿,美团旅行数据显示,非遗相关搜索用户中,近四成为“00后”年轻人。正月初四,来自北京的游客刘佳宁与朋友来泰安老县衙游玩,专门来体验这里的泰山皮影、剪纸、大汶口花边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蛇年春节,“老县衙里赏非遗,重拾传统年味”为主题的文化盛宴精彩上演,30多个非遗项目为景区每日引来游客3万余人次。

  当非遗与游乐园结合,带来的是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水上打铁花太漂亮了!我也想跳英歌舞!”泰安方特欢乐世界夺人眼球的非遗水上火花秀、潮汕英歌舞等演出吸引着年轻游客,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延长了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

  同样,在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炫彩新春烟花灯会将烟花、花灯、汉服巡游、无人机表演等多种表演形式整合成传统民俗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视觉饕餮盛宴”,全网爆红的“七彩祥云”如梦如幻,为游客送上新春祝福。全新打造的“火神村·铁火传奇”将传统非遗演出打铁花融入到惊心动魄的演艺故事情节中,引来“哇”声一片。传统舞龙舞狮,梦幻龙形花灯矩阵,火爆全网的凤凰飞天,令人目不暇接。非遗文化,正在像“古风”“国潮”等潮流一样,成为年轻人推崇的中式美学新风尚。

  如今,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非遗文化从馆藏陈列走向烟火人间,成为旅行中可亲可近可感可赏的沉浸体验,济南都市圈各地不断挖掘非遗的时代价值,将其与自身特有的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激发无限消费潜能。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稿件由济南市台办 济南市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