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复海 陶 阳 崔振波 许蔚冰 王卢莎 佟利德
引子
备受瞩目的2025哈尔滨亚冬会于今日落下帷幕,而亚冬会所掀起的冰雪热度却仍“热辣滚烫”。连日来,滑雪服、滑雪板等冰雪装备销量激增。冰雪运动的“冷”资源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热”引擎。
辽宁具有深厚的冰雪装备产业基础。面对这一黄金机遇,各地该如何把握契机借势“出圈”,实现冰雪经济持续升温与全面繁荣?又该如何进一步构建现代化冰雪产业体系,推动冰雪消费扩容提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深入采访,探寻冰雪热潮背后的“经济密码”。
冰雪赛事拉动消费升温
“这有奥运冠军范可新同款冰鞋吗?”2月12日,记者在沈阳市南三经街沈阳风雪行滑雪俱乐部的滑雪用品专卖店,遇到了带女儿前来购买短道速滑冰鞋的季女士。季女士告诉记者,自打女儿看了中国短道速滑队在亚冬会女子3000米接力项目逆转夺冠的超燃视频,就天天嚷着要学滑冰。季女士咨询了一家滑冰俱乐部,说要自备冰鞋,她怕网上买的孩子穿着不合脚,女儿又吵着要冠军同款,只能一家一家门店找。
“这段时间冰雪装备行情特别好,很多热门单品,尤其是冠军同款售罄率很高。”店长孙赫辰说,今年,家长带孩子一起来挑选滑雪用具是客户群体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儿童滑雪用品,销量远超往年。
线下热度飙升,线上热度更高。京东运动数据显示:2月7日亚冬会开幕至今,我省滑雪服、滑雪护具、滑雪头盔等装备搜索热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本溪花溪沐枫雪温泉旅游度假区内的花溪沐雲山滑雪场,这些日子也是人潮涌动。花溪沐度假区市场总监薛萌告诉记者,自2024年11月新雪季正式“开板”以来,来度假区的游客络绎不绝,春节期间迎来2.5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0%。亚冬会期间,这里更成为热门打卡地,温泉酒店持续满房。“度假区的繁荣不仅为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据我所知,附近的酒店、民宿也都日日爆满,餐厅、超市生意异常红火。”
这样的场景正在辽宁各地雪场上演。携程数据显示:近一个月,辽宁省内滑雪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数十家核心雪场周边酒店预售量同比增长超200%。与此同时,花样滑冰、雪地足球、冰球、冰车等冰雪项目同样备受青睐,冰雪音乐节、冰雪烧烤节等融合模式的消费场景也在各地陆续出现。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拉动消费,我省不少大型雪场、冰场、冰雪乐园推出了形式丰富、内容可选的联票、季卡、滑雪住宿套餐。像锦州云飞大桥西侧小凌河冰面上的冰雪大世界“雪圈+冰车+雪滑梯+雪地摩托”组合售价只要100元左右,周边一些小型冰场价格更为优惠,几十元就可以畅玩一下午,高峰时段甚至需要排号入场。
除冰雪旅游的门票、吃住行等必须性支出外,包括羽绒服、滑雪服、滑雪手套等功能性服饰在内的冬季运动装备,也成为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主要消费项目之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后续效应持续释放,餐饮住宿、服装制造、体育培训等行业纷纷驶入冰雪经济“快车道”,订单纷至沓来,销售额大幅增长。2025哈尔滨亚冬会的举办,无疑为冰雪消费热潮再添一把火。据2025冰雪旅游发展大会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3至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实现新突破,全国接待冰雪游客4.3亿人次,实现冰雪旅游收入5247亿元。
“冰雪消费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多元场景,覆盖范围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文化和旅游部冰雪重点实验室主任辛本禄表示,冰雪经济属于服务消费中的升级领域,在服务消费增长的背景下,必然会带动冰雪经济的长效发展,“现在冰雪运动已从小众专属走向大众热爱,大众化趋势是冰雪运动产业扩大的关键。”
冰雪产业搭上亚冬会顺风车
“我们特意从鞍山坐高铁过来的,就为买桃桃同款的‘风暴甲’(一款亚冬会领奖服)。另外我们还挑了些帽子、手套、徽章和钥匙扣,打算回去送朋友。”2月11日,在沈阳市大东区东中街的亚冬会特许零售店内,几名奥运冠军徐梦桃的粉丝抱着一大筐亚冬会纪念品,边排队结账边和店员聊天。
店内,琳琅满目的特许商品让人应接不暇。店员介绍,几款印有亚冬会标识和吉祥物“滨滨”“妮妮”造型的保暖手套、毛线帽是卖得最火的产品。据悉,其中多款均来自营口联盟者运动装备有限公司。
“今年我们一共生产了1.6万多套手套和帽子服务亚冬会,为运动员、组委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游客防寒保暖。”公司董事长李明震介绍,作为本届亚冬会特许商品供应商,公司专为滑雪运动员开发了多款融入“黑科技”的竞技手套,受到广泛好评。目前,公司已与沈阳体育学院达成合作,将根据运动员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装备,为“十五冬”顺利召开作好装备保障。
借亚冬会东风火一把的还有营口玺玛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马国强告诉记者,随着国内掀起冰雪运动热潮,企业市场销售额逐年提高,2024年国内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30%。“目前,我们正研发一款石墨烯锂电池加热滑雪服,在服装前胸、后背及大腿两侧加装石墨烯加热材料,提高保暖性。预计将于今年生产,‘十五冬’前上市销售。”
“今年的亚冬会,我们也借助赛会供应商的产品供应链,搭上了提供滑雪防护服的‘顺风车’。”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伟表示,虽然本届亚冬会,公司未能成为赛会签约供应商,但他从中看到了商机,“我们生产的加热系列滑雪防护服,加热温度接近50℃,可抵御-30℃的寒冷气温,我们有信心在下一届大型冰雪赛事中与官方达成合作。”
与各地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产销两旺相呼应的,是各地如火如荼进行的冰雪运动场馆建设。作为制造业大省,辽宁已基本形成了以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与运营为基础、冰雪运动为核心、冰雪旅游为带动、冰雪装备制造为支撑的冰雪产业体系。冰雪产业链条的逐渐形成,不仅提升了冰雪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为冰雪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吸引更多企业落地辽宁、投资辽宁。
在2024年12月举行的辽宁冰雪经济产业游活动中,各地客商来到抚顺参观考察。抚顺赛区作为“十五冬”重要赛区,将建设抚顺市雪上中心龙岗山滑雪场,承担“十五冬”全部雪上项目比赛,为抚顺发展冰雪产业、壮大冰雪经济带来重大机遇。厦门唯绅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孙志民介绍:“我们准备在顺城区建设一家滑雪板生产企业,目前已完成初步洽谈。”其他客商也纷纷表示,看好抚顺冰雪产业发展前景,希望能够投资抚顺,共创未来。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经济滑上“高级道”的背后,有着更加深远的谋划和布局。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同年12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冰雪经济高地。一系列意见、方案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冰雪产业开辟更加宽广的前景。市场供需两旺、政策多重利好,辽宁冰雪经济未来可期。
冰雪消费热起来
京东运动数据显示:2月7日亚冬会开幕至今,我省滑雪服、滑雪护具、滑雪头盔等装备搜索热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携程数据显示:近一个月,辽宁省内滑雪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数十家核心雪场周边酒店客房预售量同比增长超200%。
来源:辽宁日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