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非遗遇上铜非遗
在郏县广阔天地乡,记者欣赏到两种非遗碰撞出的铁铜“二重奏”,别具韵味。
郏县是全国最大铸铁锅生产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铸铁锅之都”,年产量7000多万口,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广阔天地乡是郏县铁锅的核心产区,郏县现代厨具产业园区即位于该乡。
“园区现有各类铁锅及其配套企业60多家,带动周边1.5万余人致富增收。我们积极推动铸铁锅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2月14日,广阔天地乡党委书记张沛介绍。
一口口铁锅不仅强县富民,还是承载历史文化记忆的非遗项目。
“广阔天地乡铁锅铸造技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一直延续传承至今。”郏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段琼说。2021年,郏县铁锅铸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郏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既有和铁相关的非遗项目,也有与铜相关的非遗项目。
“咚咚锵,咚咚锵……”今年元宵节,一场郏县大铜器“舞林大会”拉开帷幕,全县15个乡镇(街道)代表队都带来了大铜器舞表演,音律铿锵,舞蹈刚猛,气势恢宏,现场一股中原大地质朴热烈的气息扑面而来。
郏县被誉为“中国大铜器舞文化之乡”,郏县大铜器舞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锣鼓艺术(郏县大铜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洪亮的号子声中,广阔天地乡大铜器舞蹈队队形不断变换,铜铙、大镲震天响,红色绸带翻飞,表演激情四射,观众连连喝彩。
“我练大铜器舞已经快20年了,听见鼓声就热血沸腾。”广阔天地乡代表队的程淑菊负责打镲,10公斤的铜镲在她手上轻松翻飞。程淑菊是广阔天地乡吴堂村人,平日里是附近铁锅铸造企业的压锅工。
铁锅产业兴旺,让广大村民实现了就业不离乡、增收致富生活美,也为大铜器舞提供了深厚的传承沃土。
吴堂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领介绍,村里参与大铜器舞表演的有100多人,一半都在锅厂上班。“锅厂上班收入不错,逢年过节打铜器娱乐一下,锣鼓一敲心里美得很。”程淑菊说。
春节刚过,千年大铜器声犹在耳,现代厨具产业园区内热火朝天,流水线上机械的轰鸣声,又演奏起别样的金属交响乐章。(河南日报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张仪薇)
河南省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