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河南要闻

神话改编续写票房神话 少年英雄何以再次崛起

发布时间:2025-02-17 09:32:01

  2月13日10时40分,随着郑州奥斯卡熙地港影城CINITY影厅的场灯暗下来,近百名观众开始共同观看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放映中,观众席中一会儿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笑声,一会儿传来低声的啜泣。情绪起伏中,观众也在悄然见证、参与和创造着历史。当天,《哪吒2》成为我国影史首部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的电影。

  2月6日登上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隔日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2月13日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20的亚洲电影,2月15日票房突破110亿元排名全球票房榜第11位……自上映以来,《哪吒2》的观影人次持续走高,票房也不断攀升。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一次次振奋和惊喜,也引发很多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电影市场的强心针

  “前所未有,相当梦幻。”谈及《哪吒2》的放映,郑州奥斯卡熙地港影城市场部经理季志勇向记者坦言,“春节期间,无论是小放映厅,还是容纳300余名观众的CINITY影厅,都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从业10年来,他很少遇到这样的盛况。

  “过去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以前的老影迷也不再走进影院。”季志勇介绍,不少影院的经营陷入困境,一些影院为了缩减成本一度每天只营业半天,而今年的春节档不仅迎来大量老影迷“回归”,一些平时很少走进影院的群体也被吸引,“观众中有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这在以前比较少见。”

  “上映前,《哪吒2》的整体票房预测仅为40亿元。”季志勇说,从该影城春节前的预售情况来看,《哪吒2》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冠军,而是排在第三位。但上映后,《哪吒2》很快实现逆袭,贡献了档期内超过一半的票房。

  说起来,这并非“哪吒”第一次惊艳众生。2019年的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过50亿元的票房成绩收官,为当时相对惨淡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然而在当时,同期上映的影片中并无强大的竞争对手,无论是《蜘蛛侠:英雄远征》,还是《狮子王》《千与千寻》,市场反应都比较疲软。而这一次,同台竞技的“强手”如林,“哪吒”能够脱颖而出,实为不易。

  “今年春节档电影整体数量虽少,但类型丰富、题材多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刘强认为,无论是《哪吒2》,还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等,都是基于已有的强大IP而创作,在开发策略上各有侧重和优势。但最终,《哪吒2》凭借着超高口碑杀出重围,独占鳌头。

  2024年,我国电影总票房只有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6%。而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总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总人次为1.87亿,双双刷新我国影史纪录。“今年,承载着行业期望的春节档电影没有让人失望,为全年的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刘强说。

  吸引更多成年人走进影院

  “《哪吒2》的故事改编得好,叙事脉络、文化意涵并不复杂,可以说老少咸宜,而且视听效果一流。它的主题与家庭和成长相关,很容易引起情感共鸣。”郑州市民闫晓婧是一位资深影迷,她的评价反映出了大多数观众的心声。

  近段时间,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和日常交流中充溢着对《哪吒2》的赞美之词。影片不仅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也吸引了很多成年观众走进影院,甚至二刷、三刷。

  影片中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国际经典动画作品的视效,自然是杀出重围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哪吒2》的制作耗时五年半,总参与人数超4000人,特效镜头多达1948个。正如一些媒体所说,100多家动画公司将身上“最硬的鳞片”给了《哪吒2》,组成了一件助它勇攀巅峰的“万龙甲”。“精雕细琢造就经典。《哪吒2》展现出极致的东方美学,渗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能够吸引成年观众并不意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戏剧与影视学博士杨志敏说。

  但好的故事才是关键。20世纪70年代末的《哪吒闹海》对古典神话的细枝末节修修剪剪,造就了不朽的经典;如今的《哪吒》两部作品,从整体架构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再创作,也一样会催生出亮眼的佳作——就像姜文的《邪不压正》之于张北海的《侠隐》,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于吴承恩的《西游记》。经过一系列贴近当代语境的改编,哪吒的故事不再像神话中那样生硬和单一,而是变得丰富和立体,高高在上的神仙妖怪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更符合传播规律和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

  “哪吒的形象由来已久,在唐宋时期已经定型,经过明清时期《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作品重塑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杨志敏介绍,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创新性表达,《哪吒2》既激活了文化母体的集体记忆,又注入了现代精神内核,使观众产生了“熟悉又陌生”的新鲜体验。此外,“无论是哪吒的无畏抗争,还是李靖夫妇背负的中年责任、敖丙族群的身份焦虑,以及申公豹作为‘小镇做题家’的成长路径,都会使成年观众产生某种精神投射、思考自我价值,完成某种文化身份的确认。”杨志敏说。

  近年来,从《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姜子牙》《长安三万里》《深海》《白蛇》等,越来越多的国产动画电影正在改变传统印象中的低幼化特征。有业内专家认为,成年粉丝群体的形成和壮大,不仅可以使动画电影扩大市场规模、延长生命周期,也对作品的复杂性、创新性和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创作者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更远更久的征程

  “太夸张了!影院为《哪吒2》一天排片14场,但连早上9点的场次都抢不到座位。”2月16日,身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留学生小朱通过微信向记者“诉苦”。

  而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皇甫先生向记者介绍,他附近的电影院也有不少《哪吒2》排片,上座率多在一半以上,“去过现场的朋友说,观众以华人为主”。

  2月13日,《哪吒2》放出国际版海报,官宣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正式上映,让人对它的“征程”产生了新的遐想。从《流浪地球》、3A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到《哪吒2》,谈到文化作品的“出征”,中外文化差异总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文化背景的不同确实会造成天然的屏障。对外国观众来说,神话意象、历史典故、语言双关等方面的理解和转译会有相当难度。”杨志敏举例,《黑神话:悟空》对“反抗天命”的主题诠释,在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欧美市场可能获得较高的接受度,但强调“因果轮回”恐怕就难获认同。而在《哪吒2》中,深层的文化隐喻、密集的文化符号也可能会造成海外观众的理解困难,无法完全与国内观众感同身受。

  不过,“文化差异并非不可逾越,有时也会带来破圈机遇。”杨志敏介绍,以墨西哥亡灵节为核心叙述场景的《寻梦环游记》,通过对死亡主题的温馨书写和情感的普适表达打破了壁垒,在中国狂揽10余亿元票房。《哪吒2》能否激发全球Z世代的共鸣,如海报中所说“踏出一条自己的路”,值得观察和期待。

  刘强也向记者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以《哪吒2》为代表的2025年春节档影片均制作精湛,实现了从美学到技术的全面升级,集中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技术从‘应用型学习’向‘原创性突破’的转型,或将为全球电影工业的价值链带来深刻改变。”

  作为好莱坞工业化标杆的漫威系列电影,在全球有大量拥趸。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之时,就有很多观众表达出对打造中国“封神宇宙”“英雄联盟”的憧憬。如今,这样的憧憬无疑有了更足的底气。

  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哪吒喊出的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抗争,也是国产电影创作的文化自信和“出征宣言”。

  “征程”可以走多远,尚需时间的检验。但至少让人欣慰的是,在古代神话中,哪吒的身上充满了悲情;而在当下,这个一口小钢牙、两个黑眼圈的倔强少年生逢其时、涅槃重生,散发出万丈光芒。未来,或许如同哪吒脚下的风火轮一般,中国电影也将继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驶向更广阔的天地。(河南日报记者 赵大明)

  河南省台办供稿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