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部署“南粤工匠”品牌提升计划、深化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和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打造产业工人成长“绿色通道”……近年来,广东省委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省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和贯彻实施党的二十大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全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400余份。省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牵头抓总作用,全面开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完成“规范劳务派遣工管理”“农民工融入城市”等全国试点任务,全省培育各级各类试点超1万个,打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组合拳”,激发了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助力打造高素质劳动大军。
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广东扎实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多项举措在各地、各产业全面推进、不断深化,正广泛惠及广大产业工人,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
完善劳模工匠作用发挥机制
“希望通过对于数据价值的挖掘,来辅助政府和企业在一些重大事项上精准决策。”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佛山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大数据事业部负责人代颖维认为,技术要普及到基层,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运用,才能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代颖维常常去企业讲课,为企业决策层及技术管理人员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提供了启发。
劳模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广东工会扎实推进劳模工匠作用发挥机制不断完善,加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力度,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并加强其集群效应和创新合力。目前,全省各地已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近1.5万家。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聚焦先进引领,省总工会用心用情打造“南粤工匠”系列活动品牌,与省委宣传部、省工信厅联合开展了七届“南粤工匠”学习宣传活动,在全省各行各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中推荐学习110位“南粤工匠”。《南粤工匠》精品纪录片第一、二季总播放量超3.9亿次。
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副总工程师张伟实现金属镓和锗的高效回收;温氏食品高级畜牧师刘松柏坚持好育种、好养殖;东潮木雕艺术流派创始人李中庆凭一把雕刀闯江湖……2024年11月,《南粤工匠》(第二季)开播,10位南粤工匠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践行感动了许多人。
省总工会还通过创新开展五一“致敬劳动者”灯光秀、百名劳模图片展、百名南粤工匠风采录、打造地铁劳模工匠主题站点专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综合运用短视频、海报、条漫长图等多种宣传手段,立体展现了以劳模先进、“南粤工匠”、“南粤最美职工”等为代表的全省广大职工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打通产业工人成长“绿色通道”
“每次课前,我都会提前设好闹钟,准时上线,等待着师长的教诲和与同学们的交流,力求不遗漏每一个知识点。”去年,全国劳模、广东科泓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员黄国玉从劳模工匠本科班毕业了。他表示,这次进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是希望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也希望能带动身边更多人把工作做得更好。
新时代呼唤新的工会职工教育发展模式。近年来,广东工会大力实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计划,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人才支撑为目标,调研新时代职工教育的特点,谋划广东省产业工人素质提升计划,汇聚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及相关专业机构,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与指导,逐步形成系统、有效的产业工人队伍培育体系。
面向劳模工匠先进职工,省总工会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办广东省劳模工匠本科班。省劳模工匠本科班已连续7年开办,已有646名劳模工匠、一线产业工人、新业态劳动者等通过这个平台进入大学课堂,接受全免费学历教育。同时,面向一线职工,开展“求学圆梦行动”一线职工学历补贴。
自2013年以来,省市两级工会累计投入近3亿元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帮助近30万职工提升学历技能水平,在职工中掀起提升学历和综合素质的热潮。
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另一条通道,广东工会为产业工人成长提供了“快速公路”。近年来,广东规划构建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为龙头、以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和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为主体、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为基础的竞赛体系,擦亮做实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能大赛品牌。
2023年第十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湛江钢铁”)冷轧厂轧钢首席操作田园获得金属轧制工项目第11名,刷新了湛江钢铁在该项目中的最佳成绩。
田园回忆,早在2018年,他就在工会的鼓舞下参加了公司的技能比武。从首次参加时的第三名,到后来三年连续斩获第一名,再到后来在全国赛中获得好成绩。一步步走来,他说:“感谢工会为一线员工搭建的大舞台,让我们可以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特别是全国技能大比武之后,同工种的产业工人还建立了微信群,平时大家有什么问题都会在群里交流。”
此外,省总工会还拓展竞赛领域,推动竞赛向中小微企业延伸,向新业态劳动者、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群体覆盖;广泛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充分激发全省职工投身高质量发展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打造“工字”品牌提高产业工人地位
提高产业工人地位,还要破解他们关心的“高质量就业”“保障职工权益”等问题,为此广东不断探索,打造“工字”品牌。
为了维护和发展职工合法权益,省总工会打造“12351”热线一站式维权服务平台,累计接听电话94万通,通过工单转派直接维护3.3万名职工合法权益金额3.2亿元,满意率高达99.7%。
对于重点群体服务保障,省总工会持续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做实女职工“两癌”筛查、托管托育等关爱服务,实施新业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投入专项资金2.3亿元开展“八送”活动,惠及新业态劳动者超400万人次。
此外,省总工会还聚焦提升职工服务质量,打造送温暖、“智送清凉”、“二次医保”、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三个一百”模式等工会服务品牌,全省各级工会送温暖活动累计发放款物10.9亿元,发放职工互助保障金18.8亿元。
“作为汽车制造行业的一名代表,我心里备感自豪和激动。”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丰田纺织(广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机能品2系系长许安难掩激动之情,“我这几天一直在车间收集员工诉求,争取抓住机会,说出工人们的心声。”
许安做了7年的工会工作,在他看来,不仅要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更要为员工谋求更好的福利。他参与集体协商,将员工的餐补每日增加4元,让夜班员工有额外补贴等。在工会推动下,丰田纺织建设了一条“孕妈生产线”,怀孕7个月以上和哺乳期的女职工可享受每天工作5小时的福利。“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让职工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广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广大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成为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和依靠力量;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彰显,各项待遇稳步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广大产业工人拥有了展示风采、成长成才、创新创造的更加广阔的舞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南方日报记者 许宁宁 袁佩如
通讯员 粤工宣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