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视野拓思路 学经验促提升 聚焦2024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近期,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38个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涉及产业发展创新类、招商安商示范类等9大类,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学习借鉴。
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积极行动,组织记者深入各地营商办,聚焦各地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通过全面展示各地、各部门典型优秀案例,深入反映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等方面的显著成就和生动实践,展示一批改革好经验、好做法带来的新风貌、新变化。
优秀案例①【南昌市青山湖区】创新“织纷e站” 护航针纺产业集群发展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邱素凡、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阳报道:当一个区域的特色产业设立了自己的人民法庭,这标志着该产业正加速迈向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现代针纺产业是南昌市青山湖区的主导产业,该区拥有企业超2000家,年产值达400亿元,形成了全省最大、全国第四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如此蓬勃发展的产业态势,无疑得益于当地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所提供的坚实支撑。
“法庭+商会”联动纾困 打造助企新模式
日前,青山湖区法院依托“织纷e站”平台,联合区检察院、区劳动监察和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充分发挥诉前调解作用,成功调解了一起因瑕疵品导致当地某制衣厂资金链断裂案件。
经了解,广州某服装公司与青山湖区某制衣厂签订委托加工合同,但因沟通误差,制衣厂加工的3.5万件套头衫存在质量瑕疵且无法按时交付。服装公司拒付加工费并要求赔偿,导致制衣厂资金链断裂,员工代表遂将制衣厂诉至青山湖区法院罗家法庭。
“法官,我们拖不起啊!”该制衣厂代表表示,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原本的诉讼方式程序烦琐,将给制衣厂和工人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和长时间的资金压力。为此,青山湖区“织纷e站”平台紧急介入,案件承办法官与入驻法庭的商会调解员联合开展诉前调解,联系原、被告双方了解情况,通过组织圆桌会议,梳理案件核心诉求。经充分协商,该服装公司同意支付加工费20万元接收质量瑕疵成品3.5万件,用以支付员工工资。另外,2.5万件半成品由某制衣厂继续加工,加工完成即时结算加工费。最终,该案件三方达成调解。
青山湖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商会具有“人缘、地缘、商缘”的天然优势,吸纳行业商会人员参与法院调解是提高解纷效率、减轻民营企业诉累的重要途径。青山湖区法院立足辖区产业特色及企业需求,依托罗家法庭,联合南昌市现代针纺商会、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采取“法庭+商会”工作模式,助力打造“安商、护商、兴商”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执前督促“治未病” 纠纷溯源“开良方”
“‘织纷e站’的目的就是架起‘庭企’直通桥梁,无论是执案前的预防,还是纠纷后的调解,‘织纷e站’将多方位、全流程助力法庭与企业的良好沟通。”青山湖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据悉,在“织纷e站”开展前期,罗家法庭积极运用该院“企服通”微信小程序,对法规、政策整理归类、集中推介,为针纺企业法律咨询在线解答。同时,“织纷e站”开展风险排查“抓前端”,分析纠纷案件高发深层次原因,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指导、“一类一册”普法指南服务保障。其间,罗家法庭还多次开展“倾情惠企法护营商”走访活动,联合区市监局、区纺织商会召开标准助力现代针纺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走上门”为企业把脉问诊,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针对涉诉企业在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对外交易等方面的管理交易漏洞和错误认识,提出整改建议,强化企业合规管理“治未病”。
近年来,青山湖区法院通过“织纷e站”为针纺产业链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全周期法律服务。发放针纺企业《法律风险告知书》等资料2000余份,开展企业问需走访、“法治微课堂”活动20余次,自主研发的“企服通”微信小程序为针纺企业提供咨询答复等法律服务320余次,电话接受咨询700余次,无讼针纺企业逐年增加。如今涉企案件纠纷显著减少,法庭受理的涉针纺案件同比下降23.2%,已调解案件200余件,调撤率达80%。
优秀案例②【贵溪市】创新容缺受理机制 破解破产房企办证难题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邱素凡、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阳报道: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问题楼盘及破产房企数量攀升,竣工验收受阻、产权证书难办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然而,在贵溪市,依托府院联动机制,携手相关部门推行破产房企不动产登记容缺办理,成功审理4件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关于破产企业不动产登记容缺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不仅加速了资产处置与盘活进程,切实保障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还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深化府院联动 建立“一案一专班”
日前,贵溪市在桃源居小区一期消防工程验收工作中成功实施了“容缺机制”。购房户李先生表示:“这一举措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据参与此次府院联动的专班负责人介绍,由于桃源居小区的开发商南昌松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欠设计单位设计费用,导致消防验收报告无法盖章,购房户办理产权证书受阻。
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贵溪市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法院、住建、自然资源、税务、人防等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实行信息共享、协作配合。贵溪市行政审批局、住建局等部门按照“容缺机制”办理了桃源居小区一期部分楼栋的消防工程验收。市住建局负责收集资料和现场查验,确保消防工程质量合格。同时,桃源居破产重整领导小组及破产管理人承诺在完成清偿时,要求设计单位补盖公章。此次“容缺机制”的实施,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担当和效率,也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借鉴。
5000余户购房者 产权问题“有解”
针对破产房企办证难题,贵溪市相关部门深化工作改革,细化容缺办证操作流程,凝聚各方工作合力,确保容缺办证机制高效运行。明确将房屋质量和消防安全检测合格作为前置条件,针对材料欠缺、手续不齐、违规违建及欠缴税费、土地出让金等五种情形实施容缺办证。同时,压实破产管理人、职能部门及破产审判团队责任,通过规范化选任管理人、强化部门协同及专业审判团队指导等措施,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推行破产房企容缺办证,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贵溪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贵溪市法院依托容缺办证机制成功盘活问题楼盘4个、土地512亩和房产63万平方米,为100多家建筑商和材料供应商等企业实现债权超2亿元,为5000余户购房者办理产权证书,总资产近50亿元。贵溪市法院推行破产房企不动产登记容缺办理经验做法,经过不断总结和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关于破产企业不动产登记容缺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经鹰潭市府院联动大会审议通过,并下发文件在全鹰潭市推广。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