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黄妙妙、吴文静、熊健豪)在武汉公交七公司螃蟹岬场区,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配电房与维修车间之间。他时而在设备间凝神检修,时而在故障现场躬身排险,工装口袋里总揣着万用表和线路图。他就是被同事们亲切称为“樊工”的樊建凯,一位用39年时光丈量责任,以匠人匠心守护城市公共交通脉搏的老公交人。
从方向盘到万用表 跨界转型诠释工匠精神
1985年,18岁的樊建凯开启公交生涯,从外勤车队的驾驶员到驻站技工,再到扎根技术保障中心担任交流电工,这位“跨界能手”用二十年完成从“门外汉”到“技术大拿”的蜕变。如今他负责的配电房维护工作,是保障整个场区电力系统的“心脏监护师”,日均步行巡查超2万步,设备台账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检修日志,见证着他对专业极致的追求。
降本增效的巧匠 老旧场区的“守护者”
面对螃蟹岬老旧场区的设备难题,樊建凯总能用巧思破局。去年场区电缆短路抢修中,他精准判断故障点,用60米电缆替代原计划的100米,节省成本2万余元;将老式照明改造为时控开关,年节约用电数千度;利用报废车辆监控设备搭建场区安防系统,这项创新成果已在全公司推广。技术保障中心主任罗宾评价:“老樊的每个金点子,都是降本增效的活教材。”
“樊工”的百宝箱 钻研技术热心助人
走进樊建凯家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家具陈设,而是堆满专业书籍和电子元件的储物间。这里既是他的“技术研发中心”,也是同事们的“电器急诊室”。从班组电扇到职工家中的热水器,经他妙手回春的电器不计其数。“电路图就是我的乐谱,电流声就是最美和声。”这位痴迷技术的“电器医生”笑言,家中坏掉的电器反而成了他精进技艺的“教具”。
无言大爱润人心 他是同事的“定心丸”
春节期间场区突发停电,他顶着寒风从家中赶来抢修的身影,成为同事们心中最温暖的年味。在即将结婚购买婚房的年轻修理工小胡眼中,樊工是装修新房的“避坑指南”;对困难职工杜师傅来说,他是寒冬送温暖的“贴心家人”。
当别人夸赞时,这位腼腆的汉子总是摆摆手:“能帮上忙,心里就踏实。”二十年电工生涯,樊建凯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绘制出匠人最美的生命图谱。从青丝到华发,他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敬畏与热爱,在方寸配电箱前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执着,恰如长江之畔不灭的航标灯,照亮着城市公共交通前行的方向。
来源: 荆楚网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